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繪藍圖謀新篇 山西高質量發展正揚帆

2021年12月10日 08:19:35 來源: 山西日報

  原標題:繪藍圖謀新篇 山西高質量發展正揚帆——“啟新程 看發展”第十六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綜述

  12月3日,為期五天的“啟新程看發展”第十六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主題活動在晉中落下帷幕。國內55家媒體圍繞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山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這一主題,深入山西中部城市群中的太原、忻州、晉中、陽泉4地,以溫暖的畫面、鮮活的鏡頭、生動的筆觸、詼諧的動漫和交互感強的H5等報道形式,將奮進昂揚的山西高質量發展故事傳播至全國各地。

  此次採訪,記者們就山西産業轉型、創新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領域取得的成果,發布了大量有質量的報道,並進行多渠道分發,成功將#第16屆全國網媒山西行#送上了微博同城熱搜榜。而“新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也成了此次網媒行的熱詞。

  據統計,截至12月6日,本次山西行共開設專題專欄10個,活動全程共發稿件2380條,發布原創稿件411篇(條),融媒産品284條。同時,開設微博話題#第16屆全國網媒山西行#,閱讀量達2550萬人次。

  “一群兩區三圈”布局提振信心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的“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備受關注。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進入國家規劃,迎來了在中部地區爭先崛起、全國版圖彰顯地位的重大機遇,太忻經濟區和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作為南北雙引擎將為山西的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本次山西行活動,採訪團就新布局中的“一群兩區”進行了重點走訪,大家看到,在山西,新布局蓄勢待發,政府、企業發展信心大幅提振,高質量發展正在由勢能向動能轉化。

  “太棒了,這就是自主知識産權的高端製造啊!”11月29日,在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湛藍的天空下,好似變形金剛的“朝天爪”在空中把三截拱架拼在一起,採訪團記者邊拍攝邊感嘆。這&三臂拱架安裝&車,來自山西新能正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秀靜介紹説:“原本十四五個工人一小時才能搭好的隧道拱架,借助這&設備3人半小時即可完成。”

  同樣在中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架架功能各異的直升機引得記者們輪流鑽進駕駛艙進行體驗。“飛機由我們的團隊在上海研發,太原完成生産,上面鋼結構和碳纖維部分,都是太原本地採購。項目落地前,我們還考察了廈門、無錫、南通幾個地方,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山西。”山西喆航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徐龍慶坦言,落地山西是因為山西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

  “我感覺到,山西的産業政策制定和招商引資能結合實際,緊扣當地能源資源和環境優勢,沒有脫離實際盲目求新求熱,發展較好的企業無不是結合了當地的特點。”深圳特區報總編室副主任陳智軍發出感嘆。

  在忻州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鐵十二局集團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構件分公司鋁模廠向採訪團展示了“4天可蓋一層樓”的鋁模系統。人民政協網記者郭思岐説:“從天上飛的到隧道裏走的,還有拔地而起的,山西融入京津冀和服務雄安新區,與這些産業集群的打造分不開。”

  華龍網首席記者王瑋是忻州原平人。採訪中,她常向來自全國的同行推薦忻州的小雜糧和地方特産,此次採訪回到家鄉,王瑋滿是驕傲:“以前忻州産業結構單一,以農業為主。這次‘一群兩區三圈’布局,將成為忻州發展的機遇。不僅是忻州,南北引擎的新布局必將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巨變,我真切地看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也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信心。”

  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産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要引領轉型,實現集群規模發展。在陽泉、晉中,省內外網絡媒體記者看到了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山西的蓬勃發展態勢。

  12月2日,在陽泉市百度雲計算中心,外形酷似“小麵包”的無人駕駛清掃車“蝸小白”正在快速轉動清掃輪,它掃過的地面瞬間乾淨了。採訪團中的一名記者和“蝸小白”開起了玩笑:當記者站到“蝸小白”的前方,它選擇轉換方向,當記者跟着同步阻擋,“蝸小白”着急道:“前方有移動障礙物。”大家被逗樂了!

  依然是在陽泉,中國納谷産業園的“黑科技”讓採訪團記者大開眼界。

  煤層氣製備金剛石項目産出的鑽石與天然鑽石區別不大但價格是天然鑽石的1/10、能溶化在水裏的可降解塑料、具有儲能優勢的鈉離子電池項目以及能殺菌抑螨的石墨烯衣物都來自華陽集團。最強大的是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氣凝膠,它具有保溫隔熱、隔音降噪、紅外線吸收、催化、環境保護等多種性能。目前,華陽集團可年産2萬立方米氣凝膠氈、1000噸氣凝膠粉體和2.5萬噸氣凝膠塗料,已經與中儲糧、北京熱力、比亞迪等數十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在位於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晉中開發區的山西省唯一一個以衛星遙感、北斗導航、5G通信為一體的衛星産業園區,採訪團見識到了北斗導航對遙感圖像顯示信息以及定位的精準。該技術可用於鄉村發展規劃和資源集約化利用。

  “雙碳背景下,山西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比如陽泉發展數字經濟有基礎、有優勢,有場景、有前景,這種前瞻布局推動了人工智能搶佔發展前沿。而氣凝膠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産業,它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來自大江網的運維工程師葉安勇很是興奮,他主動索要了華陽氣凝膠項目負責人的名片。

  華聲在線記者周浩洋則認為,衛星産業園區的打造,有利於形成産業集聚效應,更好地服務數字社會、數字中國的建設。“山西高質量發展步伐鏗鏘有力,引進的新能源新材料等項目、企業,處在行業技術前沿,有很強的發展後勁。”他説。

  科技創新助力三次産業協同發展

  從農業創新到煤化工的綠色轉型、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産業的全鏈條改造、數字産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連續幾天的採訪讓記者團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山西科技創新助力三次産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實例。

  身處晉中番茄小鎮,記者們品嘗着長在樹上的西紅柿,紅的、黃的、黑的。“我們採用西班牙的品種、荷蘭的熊蜂授粉、印度和斯裏蘭卡的無土椰糠栽培、德國的滴箭精細控制澆水。”負責人的介紹,傳遞出小西紅柿背後的大科技感。“以前覺得山西就只有煤,這次看到了很多‘黑科技’,包括農業在內,都是工業生産助力了農業發展。”人群中,一個聲音引得周圍幾人頻頻點頭。

  戴上一副VR眼鏡,就能看到人體腦部的清晰構造;點擊專用軟體,新能源汽車的變速箱解剖和拆裝就能3D全景呈現……在位於晉中的山西寧志科技有限公司,VR沉浸式體驗用在了教育交互軟體中,數字産業正在助力一線教育的發展。

  港珠澳大橋與山西相隔千里,大橋上的橫風治理“防風墻”卻是由遠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尚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完成。該公司的專利還包括方艙醫院負壓病房單元、冷鏈食品消毒,智慧除霾燈桿以及可移動料倉等,均是以圍繞新技術和新産品展開,而他們正在改善並改變着人們的生産生活。

  陳智軍坦言:“採訪中,多家企業都提到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産’,這種速度堪比沿海一線城市,説明政府服務意識明顯提高,營商環境極大優化。”

  “山西轉型發展成效顯著,科技創新助力三次産業協同發展,比如一些焦化企業智能化很高,深加工産品附加值高,對環境友善,契合市場需求。”中國甘肅網副總編輯亢兆寧説。

  風物長宜放眼量,登高望遠天地寬。山西正以高質量發展不斷破解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新矛盾,在跨越溝坎、翻越疊嶂中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繪藍圖謀新篇,山西高質量發展正揚帆。(郝宏)

[編輯: 王夢佳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