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上海市“未來科技之星”頒獎儀式舉行
新華網上海5月20日電(記者郭敬丹)第七屆上海市“未來科技之星”評選和培育活動頒獎儀式20日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舉行,優秀學生代表現場講述了獲獎作品的創作心得。
據介紹,本屆活動針對不同年齡特點,評選分科幻畫、科學創意和科技成果創新三類。活動共收到來自上海16個區申報的1125個項目,有216個項目入圍,並進入兩個階段的培育活動。最終評選出的“未來科技之星”一、二、三等獎分別為30名、50名、120名,6所學校榮獲第五批上海市少年兒童科普教育示範單位。
頒獎儀式上,獲得第七屆“未來科技之星”稱號的兩位優秀學生代表講述了獲獎作品的創作心得。
“在現有道路交通標線中,虛線向實線的變化缺少過渡。”上海民辦聖華紫竹雙語學校的李夢唐同學基於心理學理論“刺激驅動的注意捕獲”,設計了多重視覺刺激的動態漸變虛線,綜合大小、新奇和對比刺激,強化視覺變化效果,增強捕獲駕駛員注意。同時,這項設計提供定性或定量距離信息,警示駕駛員虛線即將向實線轉變。
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邱牧城同學演示了他的科技創新成果“可變形的聰明抽油煙機”。這款抽油煙機具有“河馬嘴”“象鼻子”“爬樹猴”“機靈獴”四項創新功能,可以擴大抽油煙吸力覆蓋範圍、自動伸縮並檢測油煙,讓美食烹飪更健康。
頒獎儀式上,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與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簽約,三方將就主題課程、實踐活動、課題孵化、賽事開展等方面深入合作。
上海市“未來科技之星” 項目由上海市兒童基金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以及上海東方證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面向6歲至13歲(幼兒園大班至小學六年級)少年兒童開展。七年來,項目覆蓋上海16個區近萬名學生,舉辦具有針對性的培育活動,包括訓練營、專業講座、場館測試、科技製作、探索自然等,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提升,進一步培育提高少年兒童的探究能力、實踐水平和思維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