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張興:鼓勵更多年輕人扎根基礎研究
“我經常和學生説,不要過度去跟風,要認準一個方向,踏踏實實搞科研,堅持下去就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就會收穫成功。” 日前,由鴻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3多尺度倣真技術與國産軟體應用大會在上海舉辦。本次會議得到了上海市物理學會凝聚態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鴻之微聯合實驗室等學術機構的支持。會議期間,北京大學教授、信息與工程科學部副主任張興&&,應該鼓勵更多年輕人扎根基礎研究和創新,從人生長遠發展看,相比跟風短期熱門的方向,靜下心來堅持踏踏實實地搞科研更容易獲得真正的成功。

圖為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部副主任、軟體與微電子學院教授張興接受新華網專訪。(徐昌敏 攝)
新華網:發展自主多尺度倣真軟體有哪些意義?
張興:對我們國家來説,材料研發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因為材料科學是支撐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包括集成電路專業,整個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發展歷史,就是逐漸引入新材料的歷史。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到現在的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已經集成了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從實驗的角度看,在集成電路製程中引入新材料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成本會很高,周期也很長。所以發展自主的多尺度倣真軟體意義重大。
多尺度倣真軟體,對於包括集成電路行業在內的許多行業和科研領域都有着支撐性作用,這類基礎性的研究工具不能長期只依賴進口。
在多尺度倣真領域,國內許多高校的學者都展開了相關研究,也推出了一些産品。從産教融合的角度看,像鴻之微這樣的企業也在推進和高校的多層次合作,包括建立聯合實驗室等等。這類自主科研平台形成一定用戶基礎以後,就能為高校教師提供一個雙向促進的平台,推進高校的科研成果向應用轉化。這也是科研工作者希望看到的。
新華網:如何鼓勵年輕人從事基礎研究?
張興:近年來,願意靜下心來做基礎研究的年輕學生開始多了起來。國內年輕的學生相對來講比較願意去熱門的行業,相比一些“起起伏伏”的熱門行業,從事基礎研究和創新工作對年輕人而言也是很好的方向。譬如工業軟體領域,一直以來發展都比較平穩,也出現了像鴻之微這樣取得較好發展的企業,給很多年輕的學者提供了發展機會。
我經常和學生説,不要過度去跟風一些熱門領域,要認準一個方向,踏踏實實搞科研,堅持下去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就會收穫成功。應該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從事基礎研究和創新工作。對他們來説,相比跟風短期熱門的方向,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搞科研更容易獲得真正的成功。
新華網:新的産業環境下,高校如何面向未來培養人才?
張興:人才培養對任何行業而言都是基礎。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工科專業更應該貼近産業來辦學。産教融合是未來重點努力的一個方向。以IT行業為例,行業內有許多頭部企業在一些領域的研究是比較超前的,如何將這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融入到課堂,一些高校已經開始了相關嘗試。
譬如一些高校已經和技術領先的企業聯合開發課程,高校的老師給學生講理論課為主,企業裏一線的工程師來給學生講應用實踐環節,這都是很好的探索。
在倣真軟體領域,北大和鴻之微也開展了深入交流。因為在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多尺度倣真計算模擬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已經開展了一些合作,也在探討未來聯合開設課程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