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夢“起點”拼搶忙 經濟復蘇活力足——上海多個註冊大廳蹲點記

2023年03月21日 08:55:4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3月20日電題:追夢“起點”拼搶忙 經濟復蘇活力足——上海多個註冊大廳蹲點記

  新華社記者周琳、程思琪、袁全

  “特地來現場選個有寓意的好名字”“幫園區企業來辦落戶,已經落戶50多家了”……各類註冊大廳,是不少企業、個人追逐創新夢想、駛向全球市場的“起點”。

  春江水暖鴨先知。2023年開年至今,記者多次走進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上海市知識産權局、上海市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的註冊大廳,在一線感知經濟復蘇的活力。

  起步拼:今年來新設民企超4萬戶

  “我1月新拿的執照,現在已經選定了大約2000平方米的實驗室,用於新藥研發,實驗室還要再辦證嗎?”3月13日,上海艾科賽藥業辦公室主任陳磊走進市監局的政務服務大廳,諮詢辦照事宜。

3月13日,市民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政務服務大廳諮詢。新華社記者 辛夢晨 攝

  得知研發機構可以享受“一照多址”服務、暫時無需再辦其他手續後,陳磊松了一口氣。在好友的“游説”下,已經51歲的他今年初選擇“再創業”,看了六七個園區,才挑到中意的研發地,下一步就是設計、裝修、招人。“創始人手上攢了不少專利,此前在國外也有創業經驗,這幾年生物領域的各類新技術層出不窮,現在就是起步的最好契機。”陳磊説。

  像陳磊這樣選擇2023年起步的不少:一家基金公司核名通過後迫不及待過來辦照,1.36億元投資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新賽道”;奉賢區南橋鎮良渚江海生態商務區,2個月落戶了50多家企業,園區工作人員張旭這次來大廳,就是為一家新設企業核名。

  “新設在我們園區的企業大多集中在大健康、數字科技等新興領域。我們是個坐落在村裏的美麗園區,現在把企業‘招’到村裏去,讓它們享受補貼,還能收穫花園式辦公環境,農民空置宅基地流轉改造後還能收穫租金補貼。”張旭説。

  今年1月至2月,上海民營企業新設戶數4.7萬戶,同比增長8%,佔新設企業總數的95%。其中,消費、物流和科創等相關領域均有兩位數增長。為了解決企業辦事的“疑難雜症”,上海楊浦、寶山等區還設立了“辦不成事”窗口,為企業提供“兜底服務”,把辦不成的事辦成。

  出海忙:國際專利申請火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走進上海市知識産權局行政服務中心的辦事大廳,業務受理窗口內的一行紅色標語非常醒目,在這裡,企業的“知産”不斷轉化為“資産”。

3月9日,上海市知識産權局工作人員為企業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程思琪 攝

  3月9日一早,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流程管理部部長劉吟風就來到辦事大廳,為其代理的企業領取保密審查通知書。隨着這份通知書被交到劉吟風手上,該企業的自主知識産權正式開啟海外之旅,“企業放眼全球市場,積極布局專利,體現了上海科技創新的全球影響力。”劉吟風説,國內申請人比例正不斷提升,已佔代辦量的七成。

  科技型企業是這裡的“常客”,專利質押業務窗口不斷讓金融助力企業走出去。銀行工作人員郭女士拿着申請書,替一家小微企業辦理專利質押。“14個專利,大約能獲批大幾百萬元,這對於輕資産的科創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是很好的助力。”郭女士説。

  為了更好建設國際知識産權保護高地,2021年上海決定將知識産權局“升格”並獨立設置。“不少企業從這裡出發,進駐歐美和日韓市場。”上海市知識産權局知識産權代辦處處長徐立鶴説,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中國已連續四年全球居首。“今年1月份,上海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38件,數據還在不斷回暖。申請這一專利的‘大戶’集聚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這三大先導産業中,也側面印證越來越多科創企業走向海外。”

  創新熱:藥械初審量同比增長近1倍

  3月10日一早,上海市藥監局行政服務大廳剛一開門,邢相欣就和同事抱着兩大摞材料衝進來。“早點來就能早點辦業務,晚一點就怕要排隊很久了。”邢相欣一邊仔細梳理着申請材料,一邊看著大廳裏的叫號屏幕。當天,他們要給公司最新研發的一款醫藥器械做註冊申請。

  “市場復蘇了,相應需求明顯增加,來趕個早,爭取能盡快獲批上市。”邢相欣介紹,他們此次要申請註冊的下肢康復訓練系統醫療器械是在2021年研發完成的。“去年11月我們正着手準備産品的申請註冊材料,正巧趕上上海市醫療器械註冊電子申報系統上線,可以第一時間吃上新政策的紅利。”相比以前的申報流程,如今僅在材料準備環節就可以節約至少1個月的時間。

  為了讓企業能更快上馬,上海市醫療器械化粧品審評核查中心還推出了線上線下的培訓課程。線下培訓會的火爆出乎邢相欣的意料,“容納5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甚至連進入會場都是排着隊,人擠人”。

3月10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為企業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程思琪 攝

  當天上午剛開門,所有辦事窗口就被前來辦理業務的企業人員坐滿,一轉眼又來了近10家企業,依託“一網通辦”&&送來的辦證包裹一天也有30多件。據上海市藥監局統計,今年1月至2月,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現場諮詢接待量同比增長25%;一季度,上海的三類醫療器械創新産品初審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倍。

  “目前我們已在上海建立了12個藥品和醫療器械註冊的指導服務站,更早發現創新的企業和醫藥項目。”上海市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徠説,“加速審批不代表降低門檻,而是將服務關卡前移,防止企業走彎路,加速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的轉化。”

  小店暖:創新機制為“小修小補”紓困

  3月3日,松江區中山幸福裏社區的維修師傅張輝拿到了自己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從事小家電維修已近40年的他,終於有了“集體戶口”。和別人走進註冊大廳不同的是,考慮到他腿腳不方便,工作人員將營業執照送上了門。

  小本薄利生意,店面租金是道坎。“修一單豆漿機、電飯鍋,也就收個5塊10塊,租門面動輒月租過萬,根本付不起。”張師傅説,老街坊維修需要比較多,過去他都是接到訂單了,就上門服務“打遊擊”,不僅風裏雨裏都得出攤,有一茬沒一茬也是生意的常態。

3月14日,上海市松江區中山幸福裏社區的維修師傅張輝在為居民修理小家電。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如今走入中山幸福裏的個體工商戶便民服務角,配鑰匙、修鞋、縫紉縫補、日用産品維修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服務,都能集中提供,“漂泊在外”的商戶找到了“根據地”,“流動工匠”們成為“正規軍”。

  “社區主動過來和我説可以集中登記,我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簽名就能辦。”張師傅説,自己的&&方式已經上墻展示,老街坊們打個電話,就能得到服務。“現在相當於零成本,一個月大概能賺四五千元。”在便利性的吸引下,隔壁菜場已經退休的夏師傅、當了幾十年裁縫的金師傅,也都在這裡集中“落腳”。

  “小塊頭”也能迸發“大能量”,形態各異、兼具活力和韌性的小店,不斷助推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海市市監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居民服務修理等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新設1646戶,同比增長19%。

  從1.0版升級到6.0版的優化營商環境“上海方案”出爐,用“一份報告”代替“一摞證明”等探索提速……伴隨着經濟活力復蘇,各類經營主體也在用“踏出第一步”的行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完)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