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質量發展新賽道闖出“黑馬”
“籍貫”上海、今年9歲的節卡機器人,已在全球部署超萬台協作機器人,成為豐田等多個全球工業巨頭的産業鏈供應商;2020年成立的上海設序科技,青春年少,卻有志於在國産工業軟體缺位嚴重的高端製造中亮劍;更年輕的利氪科技,其兩款智能線控底盤系統産品今年將迎大規模出貨。
這三家年輕企業,各有專攻,但都布局在人工智能等上海先導産業或終端帶動等新興賽道,並揭示了同一規律:唯有産業技術足夠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有可能。
痛點洞察、用戶思維,是節卡機器人迅速崛起的秘笈。近年來,汽車、電子、半導體等行業的自動化生産線大尺度轉向柔性製造,節卡協作機器人憑藉其小巧靈活、安全易用、安裝部署快、投資回報周期短等特點,迅速落地上下料、取放、搬運、碼垛、打磨、焊接等數百個應用場景。不過,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初心,讓節卡得以在新賽道上走得既快又遠。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介紹,近年來,節卡機器人在驅控一體化、一體化關節、拖拽編程、無線互聯等技術應用上取得多項創新性突破,更搭建模塊化自研平台。因“武功”硬核,節卡Pro系列協作機器人本體防護等級達到當前行業最高的IP68標準,其防塵、防水等級可適應並觸達更多“無人可及”的場景。另外,節卡機器人也是協作機器人行業首家獲得MTBF(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8萬小時認證的企業,這種靠譜實力往往是用戶高度在意的。目前,這位“科技小巨人”已完成D輪融資,並開啟全球化戰略,在日本、德國設立團隊。
另一匹“黑馬”的速度,更出乎業內意料。2021年7月,利氪科技在閔行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成立,10個月後完成A輪系列融資。眼下,其智能線控底盤系統産品即將迎來大規模量産。公司從成立到實現量産,前後不過一年半。在智能化汽車領域,激光雷達和汽車芯片好比汽車的“眼睛”和“大腦”,智能線控底盤系統就好比自動駕駛汽車的“腿腳”。在這一施展靈活“腿腳”的賽道,利氪科技以全棧自研線控制動技術新産品切入,並在資本加持下加速量産。利氪科技聯合創始人蘇幹廳透露,公司兩款産品具備核心優勢,包括集成度高、可100%利用整車大電機進行制動能量回收、可滿足自動駕駛最高等級相關功能安全需求等,現已獲國內多家頭部車企項目定點。
同樣在馬橋,曾負責蔚來汽車生産端AI技術應用的吳泳榮博士,於2020年成立了上海設序科技,以智能工業軟體開發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為工業客戶提供先進的研發設計軟體工具,讓工程師一天畫十張圖紙成為可能。自主研發依然是這家初創公司的最強音,其一款計算引擎,通過訓練場景數據,只需輸入條件,人工智能便會自動搭好模型,其技術路線與當下最火的ChatGPT類似。據了解,長期以來,國內工業設計軟體在高端市場缺位嚴重,上海作為以汽車及航空為代表的高端製造集聚地,理應有本土軟體的聲音。令人振奮的是,設序科技有志於自主攻關,其産品及服務在裝備製造場景已得到初步商業驗證,現已服務於某商業航空製造商,以及KUKA、ABB等歐洲機器人巨頭。
據悉,這三家高科技企業所在的閔行區,近年來始終強化發展以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已提高到53%,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始終走在上海前列。
原標題:
三家布局在先導産業或終端帶動的年輕企業,以自主研發為核心,走得既快又遠
上海高質量發展新賽道闖出“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