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碼魔都)如何讓企業“近悅遠來”?上海連續六年錨定這招“先手棋”

2023年01月30日 09:41:2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月29日電 從2018年開始,連續六年發布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累計推出改革措施近千條,助推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從2018年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印發《上海市加強集成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也就是俗稱的營商環境6.0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強調,要把市場化作為鮮明主線,把法治化作為基礎保障,把國際化作為重要標準,紮實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的落地落實,更好引導社會預期,大力提振發展信心

  和一般的抓項目促投資不同,上海錨定營商環境優化不放鬆,其底層邏輯在於營商環境像水源、空氣、土壤一樣,對經濟發展動力和市場主體活力不可或缺。下好這招“先手棋”,吸引企業“近悅遠來”,既是上海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也是當前穩預期、強信心的關鍵舉措。

   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受訪者供圖)

  注重企業感受:“拿地即開工”“開工即用電”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英文名“Doing Business”,按字面翻譯,就是“做生意難易程度”。所謂“改革措施千萬條、企業感受第一條”,企業獲得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

  那麼,上海的營商環境究竟怎麼樣?有幾組客觀指標可以從側面反映上海連續多年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效。

  辦事效率。“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産”的“特斯拉速度”,從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6小時的“松江速度”,在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速度一詞體現得淋漓盡致。

  速度還在不斷刷新。今年春節假期剛過,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臨港能源服務中心的施工團隊即奔赴浦東機場南側片區,敷設電力管線等基礎設施。

  如今在臨港新片區,“拿地即開工” “開工即用電”已成為一種常態。以往,企業拿地之後需要向供電公司申請接電,供電公司需要做好前期準備、現場勘察、施工規劃後才能進行電源接入。但為了讓項目儘早接入用電、真正實現開工,臨港能源服務中心創新開展“即插即用”接電模式。

  “這個模式簡單理解,就像家裏買了新電器,插上插座就能隨時運轉一樣。”臨港能源服務中心主任王威説,電力公司在項目落地前便對接政府相關部門獲取土地出讓信息,提前開展臨電供電方案編制、設計,在土地大規模開工前將10千伏臨電電源點布局至用戶紅線附近,“如此一來,我們從‘用戶等電’轉變成了‘電等用戶’,落戶企業只要具備條件的,當天即可從附近的‘插座’接電。”

  企業數量。統計顯示,過去5年上海累計新設各類市場主體225.1萬戶,比上個5年增長52.7%。截至2022年底,上海每千人企業數量增加到111.1戶,全國排名第一,相當於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當“老闆”。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上海陸續實施了發展壯大市場主體32條措施、扶持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34項政策。探索包容審慎監管,累計對5000余戶市場主體實施免罰,免罰金額約6.4億元。這些措施為市場主體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依託電子營業執照系統推行“市場主體身份碼”、完善水電氣網(寬帶)聯合報裝機制、推進無縫續貸增量擴面……最新&&的營商環境6.0版中,對企業獲得感的重視依然躍然紙上。如果説招商引資是“術”,優化營商環境就是“道”。環境不好,項目來了也會走。環境好,企業才會“近悅遠來”。

  刀刃向內改革:用數字化手段做實服務企業“一件事”

   上海浦東深化“一業一證”改革(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很給力,這次‘善新貸’額度增加到500萬元,我們研發的勁頭更足了!”從事半導體業務的上海晨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善新貸”是建設銀行推出的一款純信用貸款,可以隨借隨還。

  中小企業感受到的融資渠道拓寬、融資成本下降,與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和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有密切關係。近年來,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多個部門推廣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依託 “一網通辦”向銀行開放與普惠金融相關的公共數據,為中小微企業“精準畫像”,推動金融資源“精準滴灌”。

  截至2022年12月末,上海共開放12個部門總計1034項數據,上線金融機構服務企業數約46.8萬戶次,為3182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提供數據支撐。

  “一網通辦”“一業一證”“一表申請”“一口受理”……在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一”是高頻詞,也是關鍵詞。它代表一種改革理念:要以刀刃向內的精神,對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辦事流程進行系統性重構,真正把職能部門“單個事”,變成服務企業“一件事”。讓企業群眾從逐個“找部門”,變為直接“找政府”。

  以開飯店為例,在辦理人看來就是“一件事”,卻涉及市場監管、酒類專賣、綠化市容、消防4個部門的6個審批事項。通過流程重構,上海將4張申請表融合成1張,再通過調用電子證照等措施,將辦理時間大大縮短。類似的“一件事”,每年都會在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系統中上新。

  高效辦好“一件事”,要依託數字化手段。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提出,要用好數字化手段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效率提升。加快推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全場景應用,構建線上線下全面融合的服務體系。

  新的一年,上海還將在“一件事”上繼續攻堅。根據營商環境6.0版,今年上海將深入推進企業高頻證照變更聯辦“一件事”,推出更多規劃、土地等審批“好辦”“快辦”事項,深化企業員工錄用“一件事”和就業參保登記一體化改革,做強公共資源“一網交易”總門戶和綜合交易、服務、監管系統,建立破産企業財産信息“一網查詢”機制,等等。

  解鎖“三化”密碼: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臨港新片區新春建設忙(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1.0版到6.0版,上海不斷升級優化措施,就是想在“久久為功”中,推動營商環境發生“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確保上市材料符合審核要求,必須要取得相關政府機構的合規證明。但合規證明辦理過程非常繁瑣,存在“細節嚴、證明多、敲章難”等諸多問題。瞄準以上難點、痛點,浦東新區試點以信用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有效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效能。

  自2021年11月《浦東新區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實施方案(試行)》實施一年以來,浦東新區已辦理291家企業的申請,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益方生物在上市材料準備過程中涉及了市場監管、稅務、藥監、土地、勞動、安全生産、環保等多個部門的行政合規證明事項,經申請查詢信用報告後一次性獲得所有部門的行政許可和處罰信息,有效減少了企業上市的溝通和時間成本。

  在上海普陀,“人靠譜(普),事辦妥(陀)”已成為一張金名片。近年來,普陀還聘請一線工作人員、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等擔任“體驗官”,精準識別、常態化收集營商環境建設中的改革堵點、政策難點、服務痛點、監管盲點。

  “靠譜貸”是普陀為幫助區內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産推出的金融舉措,但有“體驗官”反映:企業還希望“靠譜貸”額度更大、銀行放款速度更快。普陀區金融辦立即開展工作,聯合區內銀行將單一企業最高授信從3000萬元調整至5000萬元,並由財政給予利息補貼。

  “體驗官成了政企間的‘連心橋’,助力政府當好‘店小二’,拉近了彼此距離。”再惠(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陳振華説。如今,上海已建立市區兩級營商環境“體驗官”工作機制,及時感知、高效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營商環境問題。

  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2023年是上海推進營商環境建設的第6年。國際上,世界銀行正式啟動新評估體系,評估範圍更大、覆蓋面更廣、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在前五版的基礎上,上海新推的6.0版行動方案,保持了延續性,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理念不變;發力創新性,進一步發揮浦東、臨港新片區、張江、虹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等重點區域的先行先試作用;突出集成性,從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出發,進一步提升上海營商環境綜合性優勢;鞏固實效性,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

  在今年1月份上海兩會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問:上海吸引外資有什麼“密碼”?上海市市長龔正回答,如果説有“密碼”,“三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造就的好環境是重要因素。以“三化”為指引,建設成為國內營商環境標杆城市,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影響力,上海正在加速行動。(記者 何欣榮、桑彤、周蕊、吳振東、鄭鈞天、王默玲)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