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語播報員走入電視新聞黃金時段
新華社上海1月16日電(記者許曉青、郭敬丹)家住上海市徐匯區的聽力障礙人士趙先生這兩天喜上眉梢。當他打開電視收看上海東方衛視和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晚間新聞時,看到屏幕右下角多了一個小框,手語翻譯正在實時播報新聞。
“這是大家熟悉的手語播報員,只是以前他們只出現在中午12時的午間新聞中。”趙先生發微信給其他聽障朋友,談了自己的觀看感受。
“手語播報的畫面窗口雖小,但上海服務聽障人士又邁出了一大步。”趙先生寫道。
1月15日,《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在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相關法條對市級電視台每天播放配播手語的新聞節目提出了指引要求。這部條例將於2023年3月1日生效。
1月13日晚間,上海的聽障人士頗有些意外地在晚間黃金時段新聞節目中見到了手語播報員的熟面孔。“他們已經開始了黃金時段手語播報!”趙先生一邊輸入微信,一邊回憶。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如何從軟環境上不斷提升無障礙城市的溫度”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1月13日起,上海廣播電視台在東方衛視《東方新聞》和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報道》這兩檔主新聞欄目中增設手語播報,讓聽障人士能“看見”更多更及時的新聞。
13日,對手語翻譯寇辰珠來説也是欣喜的一天。她原來只在午間新聞進行手語播報工作,這項工作大多為上海市殘聯培訓招募的資深手語翻譯承擔,他們幾乎都是兼職服務廣大聽障觀眾,而今則需要利用更多的閒暇時間來播報了。
這名“85後”資深手語翻譯告訴記者,手語播報員走入電視新聞黃金時段是聽障人士一直以來的所想所盼,自己平時也收到不少聽障朋友提出的需求,而今大家可謂夢想成真。
化粧、試鏡、讀稿、調音,寇辰珠早早來到新聞直播間做準備。過去5年多時間,她主要在午間新聞播報,同時還參加了幾年來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實時為電視觀眾及手機客戶端用戶播報防疫最新進展。
“在沒有電視直播的手語翻譯時,很多重要新聞只能靠一些文化程度較高的聽障人士先了解電視新聞內容,再用手語向其他聽障者‘描述’,時效性、準確度都會下降,還有一些聽障人士看晚間新聞只能靠猜測,這一次的改變對他們來説是福音。”寇辰珠説。
據上海廣播電視台介紹,2000年,上海&在《時事傳真》欄目中首次將手語翻譯搬上電視熒屏;2015年3月,手語播報以直播的方式加入上海電視台《午間新聞》;2020年2月22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30場)直播首次增設手語翻譯。
統計還顯示,自2020年2月22日那場新聞發布會開始,至2022年12月8日第246場發布會結束,上海的手語播報共支持了217場發布會的直播翻譯。當聽障人士在手機端打開發布會直播頁面時,還能看到手語翻譯畫面佔據了約三分之一屏幕畫面,大家都覺得這樣的觀看體驗很舒適。

2022年3月3日,上海市第四聾校的小學生們示範“雪容融”的手語。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上海市殘聯孫獻忠處長説,增設手語播報,不僅保障了殘障人士平等獲得公共信息的基本權利,也充分體現了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人文關懷和城市溫度。
他介紹説,一支8人組成的手語播報團隊,服務了上海9萬多聽障人士。普通的手語學習者,不一定都能勝任這個角色,下一步將加大手語翻譯和播報人才培養和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