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區總部經濟持續增能
“靜安區2022年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0億元左右,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涉外經濟全年實現稅收447.79億元,規模和佔比均為上海中心城區第一。”在日前舉行的靜安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靜安區區長王華介紹了靜安區去年以來經濟運行情況。
2022年,靜安區經濟發展凸顯韌性活力。200幢重點樓宇實現稅收606.5億元,億元樓82幢,其中月億樓10幢。總部經濟持續增能,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其他類型總部20家,全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112家,總部企業全年實現稅收147.78億元,同比增長13.78%。重點産業持續增效,六大産業實現稅收638.89億元。消費市場持續復蘇,引進各類品牌首店163家,位列全市第一。
新一年,靜安區將全力構築功能區特色優勢。持續提升南京西路地區高端商務功能,加快實施城市航站樓、阿波羅大廈等樓宇更新改造,驅動産業功能迭代升級。高標準運營張園西區項目,推進東區項目建設,促進商旅文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打響蘇河灣地區濱水商務品牌,做好蘇河灣中心、麗豐天際中心、龍盛福新匯等新入市載體的産業導入和項目集聚。持續增強大寧地區“科創+文創”發展動能,打造芯片設計、數字化安全、智慧健康等科創産業亮點,放大影視創制、電競賽事、數字文創等産業集聚效應。提升市北地區數智創新濃度,深化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建設,發揮區塊鏈生態谷、市北數智生態園等平台作用,壯大數據智能産業集群。加快市北國際科創社區建設步伐,推進北郊站“站城一體”轉型,優化區域綜合配套環境。
徐匯區去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5家,累計外資總部及研發中心已達145家,數量居中心城區第一。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徐匯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記者獲悉,今年,徐匯將着重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吸引掌握核心技術和國際創新資源的外資外企,讓跨國公司體系中的高端環節根植在徐匯,更好地“在上海、為全球”。
去年,徐匯預計完成區級財政收入226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同口徑增長6%。徐匯區外資外貿逆勢增長,預計去年實到外資12.4億美元,同比增長31.9%,預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068億元,同比增長5.5%。通過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徐匯交易分團實現意向成交總金額達7.9億美元,較上屆進博會增長了10%。
高品質、多元化的産業空間,為外企總部在滬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在徐匯濱江,目前已經形成“一港一谷一城一場一灣一心”的六大組團布局,西岸傳媒港地下空間基本竣工,西岸金融城全面開工。在徐家匯中央活動區,徐家匯中心T1塔樓已經竣工,天橋連廊二期貫通開放、四期正式開工。在漕河涇開發區,航天科技城工程正全面推進,越界錦和尚城一期目前已經竣工。華涇地區則對標城市副中心定位,將加快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已經全面開工。
徐匯區已啟動“大徐家匯”規劃,以徐家匯中央商務區為中心,北聯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南拓至徐家匯體育公園,形成“大徐家匯”概念。中心區域將重點增加消費場景;擴展區將重點重塑周邊立體交通,挖掘低效樓宇載體,結合風貌提升、公園城市打造、體育文化設施融入等拓寬發展功能。(唐燁 舒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