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年相伴,一場大會與産業高地循環聯動

2022年09月01日 09:34:57 來源: 解放日報

觀眾體驗全新一代YVR2眼鏡。海沙爾 攝

  2018年,上海首次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迄今第5年,從未中斷。

  猶記第一年,徐匯濱江油罐藝術區“AI+醫療”專區,美國手術機器人“達芬奇”給葡萄剝皮,再將皮縫合起來。外行看得彈眼落睛,內行卻心情複雜——彼時,上海AI醫療機器人尚處科研試驗階段,與“達芬奇”還缺一個奮起直追的距離。

  但到第五年,上海微創醫療的圖邁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已拿到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今年大會,“圖邁”是“八大鎮館之寶”之一。這回,輪到它炫技。

  連續五年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彰顯着上海的決心與恒心。但辦會只是手段,與人工智能産業高地建設形成循環聯動才是真正目的。幾組數字令人興奮欣慰——五年間,上海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實現倍增,上海AI人才已從初期的10萬人增至18萬,約佔全國1/3。今年大會,上海以硬核奪目的大芯片、大模型、大終端、大場景、大平台,交出五周年精彩成績單。

  技術長板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首年,對於芯片界也是特殊年份。這年,國內芯片創業潮涌動,業內認為,AI芯片理論架構正不斷被突破,加上中國有AI芯片最需要的場景和數據,AI芯片在中國有獨特機會。

  上海是全國AI芯片創新企業最集聚的城市,始於2018年的創業火苗,在2021年迎來爆發式突破。去年迄今,上海已有17塊AI芯片成功點亮,每塊皆重磅。算力不俗,算法也有突破。基礎算法方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商湯等,已發布新一代通用視覺技術體系“書生”。應用算法方面,天壤自研的TRFold,預測多數蛋白質鏈所需時間不超過16秒;英矽智能全球首款由AI發現的抗纖維化藥物獲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智能硬體同樣硬核。擴博、擎朗智能機器人的智能終端已遠銷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深蘭的機器人戰隊包括清潔、消毒、餐飲服務、採摘機器人等,收穫韓國LG、韓國現代、日本住友、日本朝日啤酒等海外客戶,其中LG集團訂單超過7億元。

  上海AI高地在國內已然是現象級的存在。業內普遍認為,我國由南到北,南方以終端硬體見長,北方則強算法,而上海全面發展,算法硬體並重,更有芯片特別強。

  平台魅力

  上月,《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條例(草案)》通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已提交市人大一審。這部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首部省級地方法規的孕育,離不開歷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法治、安全、治理等論壇的成果積澱,為大會作為高端智庫平台以會聚智、以會引才留下生動注腳。

  已完成的四屆大會,共舉辦論壇、活動300余場,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規劃,均在大會期間的戰略諮詢專家會議上審議;上海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22條”、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行動方案,以及全國首個算法創新行動計劃、全國首個地方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等政策,無一不是在大會上首發。

  2019年,張文決定做一款追趕英偉達的GPU芯片。他有嫻熟的資本、人才和資源整合能力,但他並非技術出身。這年8月,在第二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張文邂逅海思自研GPU團隊“大牛”洪洲。兩人一見如故,洪洲很快應允出任張文團隊首席技術官。幾天后,張文註冊成立壁仞科技,隨後在短短18個月內融資超過47億元,創下國內芯片創業公司融資紀錄。

  究竟有多少人像張文和洪洲一樣,因大會而相遇,彼此視作知己,擦出巨大機會與可能,似難以完全統計。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作為開放融通、共創共享平台,每年都會吸引圖靈獎和諾貝爾獎得主、國內外院士、領軍企業和投資機構參會。大咖們帶來智慧觀點,更留下大批重大創新機構,如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白玉蘭開源平台等。大會創設的AI青年科學家聯盟,打造了響噹噹的“A班生”品牌,大會開發者生態更已輻射百萬名開發者。

  最新消息,國際三大頂級人工智能組織之一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IJCAI),其2024年會議舉辦權已落定上海,將為全球頂級學術資源匯聚上海不斷疊加新機遇。

  場景興業

  今年7月,上海東海大橋辟出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上汽友道智途旗下多輛5G+L4智能重卡獲得“專行”。事實上,這些重卡以日均超過12小時的工作時長,在東海大橋與洋山港72公里物流環線間已工作超過兩年。眼下,5輛重卡隊列又正式啟動跟馳“減員化”運營測試,年底有望實現頭尾兩輛車配有安全員,中間三輛集卡真正“空無一人”。

  殊不知,2018年底,上海首批發布了AI+交通等十大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東海大橋無人集卡物流配送業務場景赫然在列。友道智途正是當年“揭榜者”。

  2018年以來,上海已發布三批共計30個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如張江人工智能島、臨港數字孿生城等,推動全球頂級創新産品和解決方案落地。上海把城市本身變成了AI産業最大應用場景的誠意,吸引了亞馬遜、阿里、騰訊、百度、商湯等頭部企業加入。地平線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簽約,合作建設車載AI芯片全球研發總部和智能汽車中央計算平台全球總部;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的小冰公司也在滬建設小冰全球商業運營總部和全球商業技術研發總部。據不完全統計,歷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簽約落地重大産業項目逾200個,總投資超600億元。

  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能發展處副處長孫躍親歷了五屆大會,他最大感觸是,首屆大會PPT中展示的概念與技術,許多已在上海投入實戰。今年上海抗疫期間,達闥、擎朗智能等千余&服務機器人在臨港、國展中心等方艙醫院大規模落地,達闥已搭建起智慧方艙數字孿生運營平台,上海服務機器人以“服務租賃+系統集成”的創新模式,真正跑通了規模化應用與系統化部署。

  “首屆大會時,舉辦地徐匯西岸還是一片大工地。如今,AI tower矗立,擠滿頭部企業,儼然一座垂直硅谷。五年巨變,上海人工智能産業技術愈發硬核,生態日益繁榮,規模不斷壯大。我們鍥而不捨辦會,不斷以會聚智引才興業,上海人工智能發展定會實現新的跨越和發展。”孫躍説。(李曄)

  原標題:

  連續五年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彰顯上海的決心與恒心。但辦會只是手段——

  五年相伴,一場大會與産業高地循環聯動

  上海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實現倍增,AI人才約佔全國1/3,歷屆大會簽約落地重大産業項目逾200個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