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滬者”風采錄——回看黨建引領上海社區戰“疫”
進入6月,上海轉向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樓宇、園區、商場……城市各處迎接人氣的回歸。
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社區是大上海保衛戰的前線。為了如常生活的歸來,無數居民區書記、下沉幹部、黨員志願者全力奮戰、擔當盡責。
領頭雁:“我放不下居民”
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華業社區居委會辦公室裏,“戰場”的印跡還在:一本本文件夾寫着“自測抗原統計”“康復回社區”等等;長尾夾夾着幾頁表格,抬頭是“60歲以上老人訂飯明細”;幫居民配藥的單子上寫着姓名、藥品、價格,有的還備註了“盡量多開”等居民需求……
透過它們,華業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鄭璐璐仿佛還能看到過去兩個多月經歷的艱難:4月1日,56歲的華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累倒在工作崗位上,“80後”鄭璐璐成了近2700名居民的“戰時”領頭雁。大量任務接踵而至,鄭璐璐在龐雜的事務中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沒日沒夜過了7天,一稱體重,瘦了14斤。

4月1日,鄭璐璐在社區組織居民核酸檢測。(受訪者供圖)
鄭璐璐坦言那段時光“不堪回首”,但咬牙苦撐的出發點從沒變過:我逃避了,居民怎麼辦?
上海戰“疫”中,無數和鄭璐璐一樣的居村黨組織書記在前線作戰,居民的每一點安心都凝結着“領頭雁”的付出。
在崇明區中興鎮永南村,“90後”的村黨總支書記龔挺是本村人。“我們村60歲以上的老人佔比超過四成。”長時間封閉,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如何,小龔書記惦記在心頭。崇明區基本恢復政務服務的第一時間,“送醫下鄉、健康評估”惠民活動就被小龔書記“招呼”來了永南村。
“作為村裏的‘當家人’,我必須挺住,為村裏1000多戶人家、特別是老人們做好疫情之下的各項工作。”龔挺説。從村裏老人藥物的配取,到核酸篩查、抗原試劑發放,再到保障物資的裝卸分發……龔挺帶着村委會班子5人和志願者們,成為村民們的重要依靠。
突擊隊:到最難的地方去
社區中,下沉一線的幹部們組成突擊隊,在重點區域攻堅拔點。這支隊伍有力提振了抗疫士氣、夯實了基層戰鬥堡壘。
53歲的嘉定區江橋鎮總工會主席、五四村下沉幹部組組長張國民清楚記得,4月18日19時左右,鎮黨委書記打來電話,要求他緊急馳援五四村。
半個小時以後,張國民和四名同事趕到這個嘉定區最大的城中村成立工作組。工作組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摸全村情況,並將防疫人員分為11個工作組。作為點位指揮長,張國民還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保證固定的工作和休息時間,讓大家保存有生力量。
“越是艱難時刻,越不能打亂仗。”在那些天的堅守裏,五四村每天的新增病例數經歷了一個“下樓梯”的過程:終於到5月7日,新增感染者數字降到了“0”。

5月2日,在北蔡鎮蓮溪第四居民區,來自上海市級抗疫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右)幫助居民進行核酸掃碼登記。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在上海本輪疫情中,位於浦東新區、有30多萬人口的北蔡鎮是一個“風暴眼”,早在3月13日,就發現了第一例陽性感染者。
從慌亂到有序,從拔點到清面,北蔡扭轉被動局面的背後,有黨組織的力量“結硬寨”。關鍵時刻,上海市委派駐浦東疫情防控督導組成立北蔡清零攻堅工作專班,上海市委組織部、市級機關工作黨委、國資委黨委向北蔡派出了一支100人左右的上海市級抗疫黨員突擊隊,浦東新區區委也派出工作指導組進駐北蔡,後又升級為“攻堅行動臨時黨委”。市區兩級集中人力、物力支援,使得北蔡的清零攻堅得以雷厲風行地展開。
志願者:黨員帶頭,給社區幫了大忙
上海戰“疫”的關鍵時刻,在上海市委號召下,數十萬黨員幹部向社區報到,就地轉化為志願者,為社區充實力量。
3月底,臨時“接管”普陀區桃浦鎮陽光建華城第二居民區時,桃浦鎮社區黨委副書記楊兆順到物業找了一塊黑板,用粉筆寫上“本小區緊急招募青年志願者”,放在小區門口,來取快遞等物資的居民都能看到。信息在居民群裏廣泛轉發,很快,報名火爆起來。
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特殊時期成為最堅強的戰士。“依靠他們,我們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工作專班,迅速熟識了塊長、樓組長。”楊兆順説,這支志願者隊伍人數迅速破百,年輕人活躍在“秩序維護”“門崗值守”“送貨短駁”“檢測引導”“政策宣傳”等服務點位,讓小區防疫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年輕人往前衝,年長者也在拼。67歲的張玉芳就是長寧區新華路街道西鎮社區裏的“小老人”志願者骨幹。戰“疫”中,張玉芳是“配藥小分隊”成員,團隊14名志願者,部分年齡在60歲上下,每天要完成最多約80單的居民配藥需求。

張玉芳(左二)正在參與小區的核酸檢測秩序維護工作。(受訪者供圖)
張玉芳平時還結對5位“老老人”,其中年紀最大的93歲。“配藥隊伍裏的每個‘小老人’都和5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結成對子。”張玉芳説。
西鎮社區居民4500多人,老年人口占比超過了30%。在戰“疫”200人志願者團隊中,“小老人”就有40名。“疫情中,他們用愛與奉獻描繪最美夕陽紅,成為抗擊疫情裏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郝鵬説。(記者楊金志、郭敬丹、何欣榮、蘭天鳴、朱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