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從品牌亮相到交付!上汽奧迪跑出“加速度”
新華網上海1月5日電(記者 周蕊)品牌首次亮相後僅僅8個月,備受關注的上汽奧迪1日晚間在上海首次開啟交付,跑出“上汽奧迪速度”。百年豪華品牌再續上海緣分,感受到的不僅是中國消費市場的動能,也是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精神。
一個品牌與一座城市
1986年,中國第一批奧迪100轎車在上海和長春兩地完成組裝下線。
30多年後的2021年4月,奧迪重新回到了上海這一起點“再出發”,攜手“老夥伴”上汽集團,上汽奧迪品牌在黃浦江畔正式亮相。

(上汽奧迪“進取匯”揭幕)
距離品牌亮相僅僅8個多月,1日晚間,上汽奧迪的首款車型正式在上海開啟交付,跑出“上汽奧迪速度”。
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與百年歷史的豪華品牌“聯姻”來之不易,雙方都加倍珍惜:上汽集團大廈面向南京西路商圈的核心位置,被改造成了兩層樓的奧迪“進取匯”(House of Progress),這家門店最核心的位置則展示了兩輛擁有不少“黑科技”的奧迪概念車,讓消費者能更好感受品牌精神。
1日正式亮相的奧迪“進取匯”,面積達到2400平方米,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上汽奧迪旗艦店,也是中國首家上汽奧迪品牌旗艦店。
一進門,消費者就能看到一輛“充滿上海基因”的電動SUV汽車Q5 e-tron。
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賈鳴鏑説,這輛汽車就是去年上海車展上全球首發的明星概念車“Audi concept Shanghai”,這是奧迪首次以城市名字命名一款新的車型。
“這一命名代表着奧迪對上海這座城市的重視、對上汽奧迪未來的期望,也是對上海優質營商環境的回應,讓奧迪品牌與上海這座全球汽車的製造和銷售重鎮産生更深刻的連接。”賈鳴鏑説,這輛車身上的“上海基因”還不止於此,汽車的製造在上汽大眾MEB新能源汽車工廠進行,堪稱“海派豪華純電SUV”。
賈鳴鏑説,重回上海,奧迪看中的除了上汽集團,更有對上海城市的認可,上海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沉澱,對創新和開放同樣非常友好,與奧迪的品牌精神非常契合。
在中國,為中國
作為奧迪在中國的第二家合資企業,上汽奧迪從“創業”之初就決定採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在中國發展,在中國設計,並在中國生産,完全面對中國的本土消費者。
“以前,國際廠商引入産品是輸入式的,外國生産什麼、中國市場就銷售什麼,全球都是‘一個樣’。現在國際廠商都要先了解中國市場需要什麼,再為中國市場的需求定制。”賈鳴鏑説,上汽和奧迪的合作是1+1>2的,作為本土合作夥伴,上汽多年在汽車領域的製造能力、對中國市場的了解能力等都在幫助上汽奧迪更好實現“在中國,為中國”。
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高德樂(Thorsten Godulla)説,目前上汽奧迪在中國推出的兩款車型奧迪A7L、Q5 e-tron都是“只有在中國市場才能找到的車型”,産品與奧迪原本在中國市場上的車型並非同質競爭,“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即使是黑色、白色這樣最簡單的顏色也經過了重新設計”。

(上汽奧迪首款車型A7L)
除了産品的差異化競爭,上汽奧迪還採用了差異化的銷售渠道。“今天的中國消費者已經不能滿足於‘千篇一律’的汽車了,對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賈鳴鏑説,在傳統的4S店模式下,經銷商一般都是根據歷史銷售數據,決定進更受市場歡迎的顏色、配置、款式,以提升資金的周轉率,當消費者有一些個性化需求的時候,銷售會委婉勸説“可能需要等”以此使得消費者改變決策,在這一模式下,即使主機廠提供了相當多的個性化選擇,消費者最終未必能得到滿足。
是百年品牌也是“造車新勢力”
百年品牌不等於可以固步自封,尤其是在消費潮流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上。在賈鳴鏑看來,上汽奧迪是豪華品牌,也是“造車新勢力”。
中國的豪車消費者比歐美年輕,這是市場普遍的認知。但他們有多年輕?上汽奧迪從累計的2000多個訂單和13萬私域客戶中分析發現,有32%的用戶低於30歲,72%的用戶低於40歲,這遠遠低於德國奧迪客戶50歲的平均年齡。
更年輕的消費者,意味着營銷模式的調整。賈鳴鏑説,上汽奧迪的營銷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與用戶直連,可以直接聽到用戶的聲音,比如官方App的名稱“上奧匯”是一人一票用戶選出來的,QQ音樂的金曲歌單也是用戶共創的。

(上汽奧迪“進取匯”內的模擬駕駛體驗空間)
車型為中國消費者定制,車內的體驗同樣本土化。以奧迪A7L為例,這款車型通過奧迪的開放式平台Asterix實現了微信“上車”,收到的微信消息可以通過車載版微信語音播報。下一步,上汽奧迪還將有望實現抖音等在中國擁有海量用戶的App“上車”,豐富車載系統,滿足年輕用戶的智能體驗。
根據計劃,上汽奧迪將在2022年內在華布局一個“進取匯”、三個“奧迪之城”、120家門店,以及合作的售後服務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