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銘記歷史 珍視和平——一戰華工紀念雕像在比利時揭幕
2017-11-16 14:14: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比利時波珀靈厄11月15日電  通訊:銘記歷史 珍視和平——一戰華工紀念雕像在比利時揭幕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甘春

  15日,比利時西佛蘭德省波珀靈厄市布思本村華工雕像園區,由華工挖戰壕、運炮彈和抬擔架三個形象共同組成的巨型鑄銅雕像隆重揭幕,以彰顯華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承受的艱辛磨難,銘記和平來之不易。

  布思本村華工雕像園區坐落于100年前“布思本村轟炸”舊址。華工群雕的每座雕像相互獨立,高度均為1.8米,加上底座高約3米,可供人們360度全方位觀看。

  “1917年,一戰慘烈,人力急缺。14萬華工抵歐,解協約國後勤之燃眉。是年11月15日夜,德軍轟炸波普林格市(即波珀靈厄)布思本村華工營地,13名華工犧牲。值此慘案百年之際,特建此雕塑,以銘記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歐洲戰場之數千華工。”雕塑的底座上寫著這樣的文字。

  揭幕儀式上,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波珀靈厄市長克裏斯托弗·德雅蓋、英國駐比利時大使艾莉森·羅絲、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謝元、比利時聯邦政府一戰紀念活動總特派員保羅·布雷納、比利時一戰華工史專家馮浩烈、雕塑設計和制作者、旅比華裔雕塑家閆淑芬,以及約200名華僑華人和當地民眾共同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

  德雅蓋在致辭中説:“波珀靈厄市當時是英國的軍備基地,華工們在這裏生活、工作,為了歐洲人的自由而戰鬥。”

  “雕像的落成對波珀靈厄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讓我們有機會來紀念這段一戰中幾乎被忘卻的歷史。”德雅蓋説,“我們希望通過它來紀念華工在一戰中作出的貢獻,也希望更多中國人能夠到波珀靈厄來看看這組雕像,緬懷這段歷史。”

  “這是一段不應被忘卻的歷史。”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星説,“由于華工在歐洲戰場上的付出,中國能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1918年的巴黎和會。但是巴黎和會沒有以一個戰勝國的姿態來對待中國,最終導致五四運動出現。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史的起點,而華工在一戰‘以工代兵’的經歷也啟發了後來的勤工儉學運動。”

  當天,2010年波珀靈厄市為華工設立的紀念碑和青銅雕像也正式“入駐”布思本村華工雕像園區。高約一米的青銅像是一名華工肩扛一枚炮彈的形象,而銅制的紀念碑上則銘刻著當年遇難的13名華工的姓名和編號。

  據史料記載,1916年至1918年,約14萬名中國勞工告別故土、遠涉重洋,來到硝煙彌漫的歐洲戰場,為英法軍隊提供後勤保障。其中,約1.2萬名華工被部署在比利時和法國交界的伊普爾、波珀靈厄地區。華工們被送上前線後,除承擔挖戰壕、運彈藥、埋屍體、修路架橋等危險工作外,很多人還投入戰鬥,而戰爭結束後他們又承擔起打掃戰場等任務。

  “非常遺憾的是,在一戰結束後華工們作出的貢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但在英國,我們從來沒有忘卻這段歷史。”艾莉森·羅絲在揭幕儀式上説,“直到現在,每年英國政府資助中小學生到歐洲大陸進行一戰歷史的教學旅行,華工墓地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感謝中國駐比大使館和波珀靈厄市,讓華工們在100年後得到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揭幕儀式結束後,嘉賓們依次單獨向中、比方的雕像鞠躬並敬獻花環,比利時學子們也來到雕像前獻花、鞠躬、默哀,寄托哀思。最後,波珀靈厄市樂團依次奏英軍悼念陣亡士兵樂曲《最後崗位》、弗拉芒區歌、中國國歌和比利時國歌,緬懷為追求和平正義作出重要貢獻的華工。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通訊:開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國造”列車
通訊:開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國造”列車
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兵馬俑特展
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兵馬俑特展
天津北大港濕地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天津北大港濕地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雪龍”號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
“雪龍”號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196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