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奧巴馬和希拉裏最近為啥老在認錯?

2016年04月24日 17:05:1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 奧巴馬承認其任內“最大的錯誤”是“沒能對軍事介入利比亞之後的情況做規劃”。

  美國政治人物最近似乎流行“認錯”。繼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認其任內“最大的錯誤”是“沒能對軍事介入利比亞之後的情況做規劃”之後,美國前國務卿、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希拉裏·克林頓21日坦言,當年作為國會參議員投票支持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她最大的政治遺憾。

  希拉裏21日接受電視採訪時坦言,最大的政治遺憾是作為國會參議員投票支持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

  相繼就美國對北非中東地區的軍事干涉“認錯”,似乎顯現了美國政客們“勇於承認錯誤”的“坦率”。但是人們不禁要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東北非地區粗暴武裝干涉,造成成千上萬的生靈涂炭,使難以計數的民眾流離失所,難道是一聲“遺憾”就能撫平的嗎?

  人們還要問,為什麼美國政客們總是在事後輕描淡寫出來表達“遺憾”和“認錯”?為何不能在行動之初,好好考慮一下武力行動可能造成的惡果,三思而後行呢?

  人們更要問,希拉裏們所謂的“認錯”,認到點兒上了嗎?奧巴馬在承認沒有對軍事介入利比亞之後的情況做規劃時,仍堅持對利比亞的干預是正確的。希拉裏就支持伊拉克戰爭表達遺憾時也只是説,伊戰所帶來的結果,與她根據小布什總統當時所説的話而得出的設想並不相同。換句話説,她只是承認對干涉以後的後果估計有差別,至於軍事干涉本身,她並沒有認為是錯誤。

  山河破碎,生靈涂炭,難民遍野。奧巴馬和希拉裏早該為當年對中東干涉主義的政治決定反思。看看伊拉克,2003年美國以其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2011年12月,美國正式宣布駐伊美軍任務結束。時至今日,伊拉克仍因教派紛爭和恐怖組織肆虐而深陷動蕩。

  薩達姆政權已被推翻十三年,但伊拉克和平與安寧仍未來臨。 這是2009年10月2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名男子在爆炸現場垂首哭泣。當日,伊司法部和巴格達省政府大樓遭自殺式卡車炸彈襲擊,造成155人死亡、超過500人受傷。

  目光移至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美國干涉主義惡果比比皆是。以“民主”和“人權”為藉口,干涉他國內政,甚至軍事入侵他國,肆意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在輕描淡寫的“最大的錯誤”“最大的政治遺憾”之下,是多少美麗城市走向破敗,多少美好生命瞬間隕落。

  害人亦害己。在將中東國家從天堂拖到地獄的同時,美國也為自己帶來戰爭、死亡、恐怖主義和難民。

  推翻薩達姆政權後,美國在長達8年多的時間裏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數千名美軍士兵死亡,耗資上萬億美元。軍事介入打破了當地原有各派力量之間的平衡,恐怖組織乘虛而入,不斷發展壯大,美國自身安全同樣受到威脅。

  幫助利比亞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政權,但利比亞極端分子卻拿着美國給的武器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打死了美國駐利比亞大使。

  2008年5月26日,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60號墓區,凱特琳·珀塞爾與她的外甥女在凱特琳哥哥的墓前哀悼。60號墓區埋葬的是美軍新近死亡的軍人,全部陣亡於伊拉克或阿富汗,其中相當一部分墓碑上銘刻的死者出生日期在20世紀80年代。

  2011年3月19日,一名男子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參加反戰集會,紀念伊拉克戰爭爆發8周年。

  如今,隨着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不斷強大,美國又陷入一場闊日持久的反恐行動。美國中央司令部22日承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美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對“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中可能打死了20名平民,致使11人受傷。與此同時,中東戰亂導致數以百萬的難民不斷涌入歐洲和北非,造成當地社會動蕩不安,美國迫於歐洲盟友壓力勉強宣布接收少部分難民……

  2015年8月16日,在意大利西西裏島錫拉庫薩附近的一處海港,獲救偷渡難民等待從克羅地亞海岸警衛隊船隻上岸。這艘載滿難民的偷渡漁船從利比亞出發,離岸不久後,處於船底的部分難民就因吸入輪船燃油廢氣而窒息死亡。最終船上超過319人獲救、40餘人遇難。

  反思總比不反思好。但我們希望,希拉裏的反思不是競選壓力下的權宜之計,而能成為美國政治精英認知其中東干涉主義罪惡的真正開始。以自己為“世界中心”、強行將“美式民主”推向世界,美國該從這樣的傲慢與偏見中醒一醒了。

  中東的發展道路,只能由中東國家的人民,依據本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決定。尊重他國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停止肆意干涉他國內政、停止專橫軍事入侵他國……只有認真汲取這些歷史教訓並避免重蹈覆轍,才是真正的認錯與反思。(記者關建武、鄭漢根,編輯朱超,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 余申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43128925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