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主動”約俄羅斯 為何無果而散?
北約與俄羅斯明爭暗鬥 死結難解

無論是俄美艦機在波羅的海的近距離邂逅,還是外交使團在布魯塞爾的唇槍舌劍,俄羅斯與北約明爭暗鬥,無非是希望在新的一輪博弈中佔據先機、贏得更多討價還價之籌碼。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西方和俄羅斯仍缺乏互信,未來北約與俄羅斯關係能走多遠仍存大量不確定因素。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就話中有話地宣稱:“此次會議將是雙方政治對話的延續,但並不代表北約和俄羅斯關係恢復正常,除非俄羅斯再次尊重國際法。”
早在蘇聯解體之時,北約就曾信誓旦旦地承諾將尊重俄羅斯利益,不會實施“東擴”戰略。然而,事實上,北約一直無視俄羅斯的訴求,從中東歐國家到波羅的海三國,北約“東擴”步伐從未停止。幾經擴大,北約戰車幾乎開到俄羅斯的家門口。而從歷史經緯看,北約蠶食俄羅斯戰略利益、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既定策略在短期內也恐怕不會發生變化。
從中短期看,北約對俄戰略不會發生根本調整,雙方圍繞烏克蘭的角力不會消停。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互相猜疑和嚴重不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形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羅斯與北約自然也不能指望通過一次理事會會議就化干戈為玉帛,重回正常關係的軌道。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與北約縱然可以相逢一笑,但依然猜忌不斷,恩怨難泯。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