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後的巴黎:市民恢復秩序 鮮花對抗襲擊(圖)

11月16日,德國柏林,民眾持續悼念巴黎恐襲遇難者。

11月21日,法國巴黎,警察在巴塔克蘭劇院附近騎車巡邏。目前巴黎秩序已恢復正常。

11月17日,印度查謨,學生悼念巴黎連環恐襲案遇難者。
13日,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導致數百人傷亡。但是,恐怖襲擊的陰影,並沒有讓巴黎懼怕。
記者發現,無論是用“他們有槍,我們有花”來安慰兒子的暖心父親,還是發起“開門運動”和“我在露天咖啡座”的巴黎人;無論是生活在海外的法國人,還是生活在巴黎的中國人,他們的感受幾乎一致——恐懼不會摧毀我們,只會讓我們更團結。
面對恐怖主義的挑戰,法國一方面在國內修改法律加強安保措施,另一方面説服俄羅斯、美國等國,組建國際聯盟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
巴黎人獻花對抗襲擊
13日晚,連環恐怖襲擊震驚巴黎,一對亞裔父子在遭受恐怖襲擊的巴黎共和國廣場接受巴黎《小日報》記者採訪的視頻,在各大視頻網站廣為流傳。
記者問小男孩:“你知道巴黎發生了什麼事嗎?”
小男孩回答説:“知道,因為他們非常非常壞。我們要很小心,因為我們要搬家了。”
爸爸摸摸小男孩的頭説:“不會的,別擔心,我們不用搬家,法國就是我們的家。”
“可是,”小男孩猶豫着説,“爸爸,這裡有壞人。”
“是的,但是哪都有壞人。”爸爸回應説。
“爸爸,他們有槍,他們會射我們,因為他們非常壞。”小男孩依然猶豫。
“那沒關係,他們可能有槍,但我們有花。”
“可是,花什麼作用都起不到……”小男孩疑惑地問。
“它們當然有作用,”父親指着地上的花束,“你看,每個人都在獻花,那是用來對抗槍的。”
“是用來保護我們的嗎?”
“沒錯。”
小男孩逐漸堅定起來,“那些花和蠟燭,是用來保護我們的。”
記者問小男孩:“現在,你覺得好些了嗎?”
小男孩説:“是的。”
巴黎恐襲後,一對父子分享了一段最暖心的對話。這段充滿治愈感的視頻以這樣的標題在視頻網站Youtube迅速傳播,點擊已經超過了百萬次。許多人留言&&,這讓他們想起了電影《美麗人生》。
記者看到,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寫着,“我們都知道,花朵不能抵禦槍支的襲擊,可是,花朵和蠟燭,以及留在法國,象徵的是一個國家的團結,象徵的是力量和勇氣。這種勇氣雖然不能阻止一顆子彈,卻能讓他們度過這段困難的歲月,讓他們有能力做更多事情。孩子會逐漸理解的,這會讓他覺得安全起來,這個父親沒有撒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