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政 國際 港澳 臺灣 財經 法治 社會 紀檢 體育 科技 軍事 文娛 圖片 視頻 論壇 部落格 微博
新華網 > > 正文

帶孩子上班能實現嗎? 看看實驗結果怎麼説

2015年05月19日 09:20:28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這幾天,以色列和中國的兩位教師帶孩子上課感動了世界上的很多人。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恩格爾伯格在給學生們上組織行為學課時,一位年輕的女生媽媽的孩子大哭起來,女生媽媽站起來準備抱著寶寶離開課堂,這時恩格爾伯格將小寶寶接了過來,抱在自己的懷裏,輕輕地晃著他,等寶寶不哭了,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上課。與此相似的是,中國湖南常德漢壽一中的老師張薇為照顧身患白血病的3歲兒子圖圖,並且為避免孩子哭鬧影響學生學習,也暫時抱著兒子,堅持為學生上課。

  兩位教師抱孩子上課感動無數網友的共同原因是,他們都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心和兼顧工作的職業精神。雖然,帶孩子上課的原因有一些差異。恩格爾伯格和張薇抱著孩子上課感動人之後,也提出了一個困擾人們多年的問題,那就是父母在撫育孩子時,能否工作和帶孩子二者兼顧。從表面和傳統來看,帶孩子是婆婆媽媽的事,既瑣碎分心,更煩人累人;職場是個非常嚴肅、緊張和一心不能二用的地方,因此容不得人們既工作又帶孩子。盡管恩格爾伯格和張薇抱孩子上課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突破了傳統──帶孩子講課和上班是可以相容的,至少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是如此。由此,也對傳統的職場管理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挑戰,能否允許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上班,做到帶孩子和工作兩不誤。

  允許人們帶著孩子上班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人們是否可以一心二用,二是這樣做是否與專心做一件事的結果和效率一樣,至少沒有太大差別。這兩個問題都反映的是一個本質,即人們是否具有多任務處理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科學研究和調查支援這一觀點。大量研究表明,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人類已經進化出了多任務處理能力,或把潛藏的多任務處理能力發揮出來了。

  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即交替注意力,在數字化時代主要表現為,可以一邊瀏覽互聯網、玩手機、平板電腦,一邊工作,如接待顧客、打字、處理數據,甚至做各種家務,包括帶孩子。原因在于,人們使用數字技術後,大腦會做相應調整以適應同時進行或完成多項工作。在多任務處理能力上,有的研究顯示,女性的能力比男性強。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對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進行8分鐘測試,讓他們同時做3件事: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在地圖上發現指定餐館和略述一個策略,在一個虛構的地方如何尋找一把丟失的鑰匙。在做這些工作時,他們還會聽到電話鈴響,但是可接可不接,如果接了相當于他們被再分配了一個額外的工作。結果表明,女性幾乎在同時完成這4個任務中都表現得很好,但是男性卻差強人意。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男性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優于女性。一項對2000人的試驗表明,38%的男性展現出多任務處理才能,而女性的這一比例為29%。女性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可能更長,完成重復性任務的可能性或許更高。無論怎樣,這些研究都説明,人類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而且這一能力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45歲-54歲年齡組的人這一能力最高。

  基于這些研究和調查結果,國外一些企業已經允許媽媽們帶孩子上班,而且結果證明,她們的工作業績與不帶孩子上班的職員差不多,有時甚至更好。美國的“帶孩子上班聯盟”機構的數據顯示,已有70多家美國公司允許員工帶年幼兒女上班。調查發現,55家同意員工攜帶年幼孩子上班的公司甚少發現負面影響。帶孩子在辦公室工作還可以鼓舞員工士氣。因此,帶孩子和工作無須分離。

  現階段大多數人和工作單位的管理者並不認同這種理論,因此,現實中能提供帶孩子上班的工作崗位並不多。當科學研究證明這樣的熊掌和魚可以兼得時,年輕的父母,尤其是那些因經濟和人力難以兼顧的父母是否可以被允許帶孩子上班。至少,可以試點進行。(張田勘)

[責任編輯: 王萌萌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27111532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