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政 國際 港澳 臺灣 財經 法治 社會 紀檢 體育 科技 軍事 文娛 圖片 視頻 論壇 部落格 微博
新華網 > > 正文

陸克文:我想嘗試找到中美長期戰略合作的基礎

2015年04月26日 12:14:45 來源: 新華網國際頻道

新華網黨組成員、副總編輯劉加文與陸克文進行交談 新華網 孫韜 攝

  新華網:您知道《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嗎?這本書外文各語種版本已發行了40多萬冊,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領導人著作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一次,您對這本書有什麼看法?

  陸克文:我一直對中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非常感興趣,我收集了全套的《毛澤東選集》及《鄧小平文選》。我也有中英雙語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我認為將這本書推向國際社會十分重要,書中詳細記錄了習近平多年來的重要思想,闡釋了他治國理政的方略,這本書還記錄了他過去工作的寶貴經驗,這讓公眾對領導人的思想和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這本書也收集了習近平主席之前的重要演講,同時也清楚反映了他的反腐決心。這也與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宏偉目標——“富強”都是保持一致的。從19世紀90年代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開始,富強就是中國改革者們的夢想,我認為習近平正是這個夢想的繼承者,這本書就是證據。

  新華網:您怎樣看待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陸克文:“新常態”,是當下中國經濟的新現象,如果你注意到了IMF關于未來全球經濟增速變緩的報告,就會發現“新常態”也適用于全球經濟。

  世界上有些人盲目地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面臨崩潰,我不太同意這種説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隨著一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增長,或者説當一國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時,總的經濟增速就會變緩,這幾乎是全球經濟的普遍現象。人們需要明白,經濟學“重力法則”無法違背。

  事實上,真正的問題在于,如果沒有對增長模式做出改變,中國是否能長期保持可持續增長。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有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高個人消費水準、增加私人投資比重、讓私營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升服務業發展並提振二線城市發展。這是合乎邏輯的,當經濟模式發生轉變時,經濟增長必將受到影響。

  另外還需考慮的因素是,世界經濟正處于增長放緩的時期,因此中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高出口來“緩衝”經濟增速放緩。對于全球經濟來説如今是一個困難的時期,各國都需要進行經濟改革,否則,將難以保證未來經濟增長的水準。

  最後,我非常認同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講話中提到的觀點,即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保證發展的品質。我認為中國有能力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以上,因為中國政府的財政能力強于世界上其他的許多政府。

  新華網:前不久,隨著美國新任防長卡特的亞洲之行,外界評論稱美國亞太再平衡2.0版本出爐,卡特本人也表示再平衡進入新階段,您怎樣看待這個新階段及其影響?

  陸克文:我認為從很多方面來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被過分關注了。按照“亞太再平衡”理論的説法,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軍力部署將從過去的50%增至60%,但由于華盛頓削減軍費,美國全球的軍隊部署總量將減少,因此,要做到增加部署不容易,美國在太平洋的軍力部署最終將保持不變。從某些方面來看,“亞太再平衡”被過分解讀了,因為海軍力量部署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我寫這份報告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一個共同框架內嘗試找到中美長期戰略合作的基礎。這就是我為什麼基于建設性現實主義提出建議。一方面,現實地看待分歧是否存在,例如南海、對臺軍售問題以及中國東海問題等。另一方面,也尋求包括軍事方面在內的兩國間建設性的合作機會。目前,中美兩國有了更多的軍事對話交流,並且不存在障礙。

  所以我在報告中從建設性角度出發並基于當前中美關係的現實指出,我們需要一個核心的戰略理念,這一理念既能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基礎性問題,又能有利于兩國開展廣泛、深度的合作,而且這兩方面互不干涉和影響。這樣做是因為共同合作越多,共同解決的問題越多,就會創造更多的政治資本、外交資本。這些政治資本和外交資本將有利于解決過去存在的根本問題及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總策劃:田舒斌 策劃:劉加文 終審:常燁 主持人:張藝、張免、向博

編輯:張藝、張免、向博   視頻:朱鵬、梁夢龍 圖片:孫韜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 張藝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3127730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