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八·一五”,為了和平的紀念

2014年08月15日 10:56:24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李志暉、孟娜)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全民族抗戰,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勝利。

  飽受戰禍之苦的民族,最懂得和平之珍貴。抗戰期間,中國戰場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也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作為後代,如不能為和平盡責,就是愧對先烈、愧對歷史。

  當年的無條件投降,對日本固然是一次痛擊,然而在隨後的時代,軍國主義並未得到徹底剷除,以至于69年後的今天,日本仍然沒有徹底反省這段歷史。

  一些人得了“選擇性健忘症”。他們不願回憶戰爭導致多少中國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卻為美化當年的侵略歷史費盡心機;他們不願重讀前輩在歷史問題上的承諾,卻對戰爭中失去的“大東亞共榮”夢銘刻在心。

  當年的殖民勢力已被歷史洪流席卷而去,但一股當代右翼勢力正蠢蠢欲動。安倍想方設法突破和平憲法,在歷史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頻頻制造事端,甚至號稱要奪回“強大日本”。如此動向,必須警惕。

  日本侵略者的投降印證了“好戰必亡”,如今的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則必須牢記“忘戰必危”。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也曾把和平寄希望于避戰求和,甚至向列強討公道,但終未能避免日本全面侵華。歷史證明,總是有一些黑暗勢力為了私利而對其他民族進行侵略和殺戮。對于他們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行為,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要讓敵人望而卻步,唯有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今日中國,綜合國力已遠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可比。中國有信心、有能力遏制軍國主義復活,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一起,維護亞洲和平。

  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國強必霸基因,中國哪怕在歷史上最強大的時候,都沒有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所謂“新興大國必然與守成大國發生衝突”的歷史“規律”,不能昭示中國的未來。

  從鴉片戰爭到抗戰結束,中國人對和平發展的渴求延續了百年。從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和平發展中大大受益,也必將沿著這條道路堅定走下去。

  利益共同體、正確義利觀、“親、誠、惠、榮”的周邊外交方針、亞洲安全觀等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一係列外交理念體現了當代中國對國際局勢的深刻思考,是社會主義中國為維護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潮流而交出的“中國答卷”。

  今年正逢一戰爆發100周年、二戰爆發75周年。歷史告訴現實:人類和平進步的車輪不可阻擋。民族的發展應該也只能通過和平發展來取得。

  日本是一戰的受益國、二戰的發動國。不論其曾經多麼不可一世,終于在“八·一五”這一天接受了它的徹底失敗。作為兩次大戰的受害國,貧弱的中國依靠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最終打贏了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強于自己的侵略者。

  如今又逢“八·一五”,這是勝利者的慶祝日,更應該是失敗者的反思日:國際和平秩序不容挑戰。如果忘記歷史,必將再次慘敗。

  “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我們深深緬懷先烈,也決不忘保衛和平、堅持發展的責任。

  為了和平,我們期望和堅守著,也時刻警惕著。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27111209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