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幸福不如“一只豬”?

2014年07月21日 08:18:22 來源: 新華國際
分享到:

在巴哈馬群島游泳的豬。

    近來,一群會游泳的豬走紅網絡。它們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巴哈馬群島,每天的生活主旋律就是在水中游泳和在沙灘上午睡,偶爾還會“賣萌”扒著船幫討要食物。

    據傳這些豬的“先輩”本是家畜,是多年前水手途經這座島時留下的,希望它們成為日後航海時的食物補給。但當年的水手並未回去,豬群卻在島上繁衍開來。

    于是,此島嶼便以“豬島”聞名了。這塊區域擁有一處自然地水泉,並且被一係列相鄰的島嶼所庇護,從而使它免受熱帶風暴。另外,由于途徑的遊艇通常將過剩的食物傾倒入海中,這些豬也從來不用為它們的食物擔心。除了豬,島上幾乎沒有其他居住者。

    這群堪稱世界上最幸福的豬,在燦爛陽光下,瞇著眼,帶著笑,無拘無束戲水的樣子“刺激”到了很多人。“活得不如一只豬”、“下輩子投胎做豬”,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憤懣瞬間席卷網絡。

    諸如這世外桃源般的“避世”生活固然好,但倘若你“身臨其境”,也未必能心安處之。

    何謂幸福?林語堂曾道: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説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細想來,這與豬的“幸福之道”非常雷同,即是:生活簡單、平淡、無所求。

    然而,在今社會,在相當一部分人的價值觀念裏,幸福和成功是對等的。即便,許多人口口聲聲説著,內心所向只是活得開心,卻也逃不出追求金錢與地位的牢籠。

    追求地位與薪水並無不妥,這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與智慧的重要途徑。但是為了圖謀金錢與地位,犧牲自己的幸福感,則有些本末倒置。

    也許,人們真正羨慕的並不是豬的生活本身,而是那種“不用金錢衡量價值”的生活環境,少了些被迫的“不知足”與“愛比較”,便可以“隨遇而安”。可是,人類所處的環境即是如此。抵抗主流價值觀,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定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理學家曾提出“培養對外界的鈍感,可以增強幸福感”。試著不以“仰望”的姿態行走,相信沒有一種生物擁有“絕對的幸福”。“子非豬,焉知豬之痛。”也許,豬也在羨慕著我們呢?(文/郝斐然)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775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