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灑血沃中華 捐軀築長城——回望全面抗戰的史詩歷程

2015年08月11日 10:13:50 來源: 新華網
  上圖:淞滬會戰結束後,“八百壯士”死守的四行倉庫滿目瘡痍(翻拍照片);下圖:工人在對四行倉庫進行“修舊如舊”式的修繕(7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裴鑫攝

  “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在同一片土地上,血沃中華

  千百萬民族英雄,

  為了保衛祖國

  灑盡他們的熱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黃河怒濤,

  山岳般地壯烈!

  ——《黃河大合唱》

  家住湖南芷江的101歲老人張正國,是一名抗戰老兵。在他的記憶裏,那些歲月是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苦難史,更是烽火連天、艱苦卓絕的鬥爭史。

  “那個淞滬會戰呀,雙方投入的兵力有一百萬,傷亡很殘酷啊。”老人絮絮自語。

  在上海戰事之初,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狂言:3個月解決中國問題。西方世界也普遍認為,中國無法對日抵抗,因為彼此的軍力別如霄壤。

  淞滬會戰一役令世界驚詫。英國駐軍總司令史摩萊少將感慨:我們都是經歷過歐戰的軍人,但從來沒有看到過比中國敢死隊員更英勇、更壯烈的。

  戰爭狂魔發現,速亡中國的迷夢漸成泡影。

  就在日軍長驅直入時,八路軍115師因地設伏,擊斃日軍千余人,取得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個大勝利——平型關大捷,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打破。

  今年98歲的老兵胡利東回憶,“七七事變”時,一個連只有兩挺機關槍、二十多支步槍,步槍還是晚清時期的“漢陽造”。“剩下的人全拿著大刀片。”他當時是新兵,拿的就是大刀。

  盡管中國軍隊連最基本的槍炮都難以保障,但軍器之缺乏“為人民之憤怒所填補,伊等均準備為防守祖國而犧牲”。

  1940年,抗戰進入異常艱難的階段。日本一面企圖誘降,一面對成都、重慶的狂轟濫炸以逼和。“東方慕尼黑”的烏雲籠罩中國。

  當此之時,八路軍、新四軍毅然發起“百團大戰”,憑借“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投入20余萬兵力,鏖戰三個半月,斃傷日偽軍25800余人,俘獲日偽軍18600余人。

  在那難覓光明的無邊暗夜裏,此戰猶如點亮了一支火炬,堅定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抗戰必勝的信心。

  抗戰相持階段,戰鬥更為激烈。老兵吳淞對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的常德保衛戰記憶猶新:1943年12月3日,“從德山老碼頭到孤峰嶺,不到一公里就死了1400多人。”

  苦戰6天,中國軍隊收復常德,固守核心陣地的虎賁部隊(57師)八千余人僅83人生還,吳淞所在的營只剩3人。

  侵略者越來越舉步維艱,中華民族的地平線亮起了正義壓倒邪惡的曙光。

  當歐洲與太平洋戰場的英美盟軍與蘇軍向德意日法西斯發起戰略反攻時,東方主戰場的中國軍人也拉開了對日反攻的大幕。

  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根據地周邊展開反攻,並進軍中原、湘粵、蘇浙,向敵後之敵後挺進。一年間,共作戰11000多次,解放上萬村莊,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

  在滇西、緬北戰場,中國駐印兩個師全面反攻,連敗日軍第十八師團。中國遠徵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衝、龍陵,搶通中印公路。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62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