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政 國際 港澳 臺灣 財經 法治 社會 紀檢 體育 科技 軍事 文娛 圖片 視頻 論壇 部落格 微博
新華網 > > 正文

火電走出去 應借一帶一路東風

2015年05月26日 03:02:52 來源: 人民政協報

當前“一帶一路”戰略逐步展開實施,推動中國不斷深化與周邊各國和區域的戰略合作。在能源領域,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構想的重要著力點。

對于“一帶一路”中的能源合作,目前更多傾向于借這一東風,沿線並購海外油氣資源和打通能源運輸通道,獲得安全可靠的油氣來源。事實上,僅僅從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理解“一帶一路”的能源合作是有失偏頗的。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國內産能狀況、技術成熟度,還是從合作國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出發,推動火電行業走出去應當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一環。

對中國來説,目前火電設備制造存在大幅過剩産能,但是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而言,火電建設的市場需求很大。因此,中國火電行業和先進的火電技術在海外市場應該大有可為。

技術方面,中國火電機組已經完全實現國産化,技術上非常成熟,堪稱國際一流,而且國內企業在相關國際工程上已經有多年的豐富經驗。自上世紀80年代引進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亞臨界燃煤機組技術以來,經過不斷再創新,中國已自主設計制造出60萬千瓦超(超)臨界和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成為近年來火電裝機的主力機型。在海外項目方面,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中國就以承包商身份承建海外火電站項目,2014年境外火電項目佔到了全年火電簽約總金額的49.3%,大型燃煤機組已經實現批量出口。目前討論比較多的是核電走出去,但是,核電參與海外項目比較復雜,真正參與海外市場競爭可能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而火電超臨界機組技術成熟,工期短,競爭力強。因此,火電順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更有競爭力和更切合實際。

對于合作國而言,目前國際煤價低迷,火電具有很強的經濟競爭力。“一帶一路”建設的西部、南部等周邊地區多為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的國家和地區,電價承受能力比較低。根據目前的煤價,加上技術上成熟穩定,一般而言,燃煤火電的發電成本僅略高于水電,相對于其他發電形式顯然有比較明顯的經濟性。特別要注意到,電力供應不足的國家,往往水泥、鋼鐵、玻璃、鋁加工等高耗能行業的産能也不夠,而且由于中國目前煤炭産能大幅度過剩,擴展海外煤炭市場應該是一個解決方案。因此,政府需要支援實現“一帶一路”的整體走出去,通過國家搭臺,實現多個産業的橫向聯合,整裝編隊走出去。這時候電價競爭力的優勢就顯得特別明顯,因為如果電價過高,鋼鐵等高耗能的産業在這些國家也難以真正做起來。

對火電走出去的一個擔憂在于環境排放,即可能會增加目標國的污染排放。其實這源于對火電的固有偏見,一提到與煤炭相關的就是高污染高排放。事實上,通過環保改造,目前國內燃煤機組的污染排放已經接近燃氣機組的排放水準,中國煤炭50%左右用于發電,而中國火電效率接近全球最高水準,甚至超過許多發達國家的效率水準,所以煤炭污染問題主要來自另一半的煤炭消費。在這些國家新建滿足環保要求的火電項目,對于整體環境而言可能是正面影響。第一,電力利用效率較高,以電能取代其他終端能源消費能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總的能源消費。國際經驗表明,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強度下降4%左右。第二,平均而言,燃煤火電的污染排放效率是中小型鍋爐等散燒煤的7-8倍,以火電替代這些國家的其他低效率用煤,能夠在整體上減少這些國家的污染排放。

綜上所述,推動中國火電走出去更有競爭力,更切合實際。隨著中國電力需求增速開始放緩,加上環境治理下能源政策的日趨嚴格,國內火電市場的發展空間逐步收窄,這也導致火電設備産能過剩尤為明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走出去”發掘電力發展空間,或許是火電行業新的戰略機遇。國內技術水準和經驗儲備也為推動中國火電走出去提供了保障。對于“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來説,無論是從現役火電設備更新需求,還是保障經濟全面發展的經濟競爭優勢,或者環境收益的角度,都與中國火電存在明顯的互補優勢,這更好地傳達了“一帶一路”本身合作開放的互利共贏理念。

(作者係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 華政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784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