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政 國際 港澳 臺灣 財經 法治 社會 紀檢 體育 科技 軍事 文娛 圖片 視頻 論壇 部落格 微博
新華網 > > 正文

分級診療,不看廣告看療效

2015年05月22日 21:26:0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朱旭東 張樂 李亞紅)城市大醫院普遍處于“戰時狀態”,基層小醫院“門庭冷落”。破解之路在分級診療。記者近日在北京、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採訪發現,日益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正持續釋放社會醫療需求,但由于基層服務能力不足、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不信任等原因,分級診療遇到障礙。

  各地近年來均在探索分級診療路徑,但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距離。

  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北京兒童醫院挂號大廳的早晨永遠人滿為患,排隊挂號的人們難掩焦慮、煩躁。北京兒童醫院門診樓按日門診量4000人次設計,但現在高峰時日門診量突破一萬,有人稱“看病像打仗,挂號像春運”。

  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多家大醫院也是專家號一號難求。患者看病難的同時,醫生負擔也很重。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每天都人滿為患,醫院副院長吳漢森説:“外科醫生手術常從早上7點持續到晚上12點,醫生負擔太重,希望更好地推進分級診療。”

  現實狀況是,大醫院越來越大,越來越忙時,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日益萎縮,甚至出現從業人員流失,陷入惡性迴圈。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十余省份針對分級診療展開不同程度的探索,主要是由衛生部門牽頭推動、由醫保部門牽頭推動以及醫療機構自發組成醫療集團等多種模式。

  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與來自江蘇、安徽兩省的10家區縣醫院正式授牌成為中大醫院集團成員,這家老牌三甲醫院希望借此嘗試與區縣醫院逐步形成分級診療的新型合作。集團成員之一的江蘇省盱眙縣人民醫院院長張衛東説,縣醫院最缺的是人才與技術,雙方合作有助于全面提升區縣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整體水準和醫院的綜合實力,特別是在專科水準建設方面有明確要求,讓縣醫院上水準有了“盼頭”。

  “雖然大小醫院報銷比例有不小差距,但仍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讓患者首診在基層。”江蘇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張金宏表示,目前病人首先考慮的是把病看好,其次才是費用。“分級診療,如果基層不強,就是一句空話。”

  江蘇省鎮江市寶塔路社區78歲的劉遵長因患腦梗塞緊急入住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30天,總費用40326元,其自付10714元。一個半月前,患者下轉到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病房進行康復治療,45天只花了7820元,只用自付1214元,自付部分日均費用不到市級醫院的十分之一。

  “光看這費用,就知道分級診療的必要性。”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欒立敏説。欒立敏的底氣,來自于鎮江市前幾年推行的兩大醫療集團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醫療合作,對雙向轉診原則、標準和步驟作出明確規定,醫保部門將醫院病人下轉情況納入年度醫保考核,社區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患者為什麼要舟車勞頓去大醫院,説到底是對基層醫院不信任,因為基層醫院優秀醫生資源不足。”北大光華衛生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國恩説。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確普遍存在人員短缺,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缺乏的現象。

  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實現基層首診,而首診在基層能不能鋪開,關鍵是基層的醫療服務水準夠不夠高,群眾是否信得過基層的醫生。“社區醫生給我看,耽誤了病情怎麼辦?”這是許多患者最大的擔心。

  規范診療程式也好、調整報銷政策也罷,都是促進分級診療的輔助措施,關鍵還是看能否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對于分級診療,患者不看廣告,看的是療效。

[責任編輯: 張樵蘇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53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