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支隊展開湄公河巡邏
中老緬泰四國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2011年12月啟動以來,雲南邊防總隊水上支隊深化創建活動,發揮黨組織核心領導提升部隊戰鬥力,強化組織功能做好駐外執法隊伍的管理,圓滿完成了46次聯合巡邏執法勤務。
源頭活水 夯實組織核心領導
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航道複雜,勤務危險,執勤環境惡劣。據此,這個支隊積極探索動態條件下嚴格黨內生活的方法,堅持“巡航開進到哪、黨組織跟建到哪,任務推進到哪、黨的領導覆蓋到哪”的工作方法,着力建強前指臨時黨委、護航編隊臨時黨委、船艇黨支部、戰位黨小組以及駐老撾孟莫、班相果聯絡點臨時黨支部,打造湄公河上流動的戰鬥堡壘,確保了聯合巡邏執法任務的圓滿完成。
2015年5月1日,中國籍商船與一艘老撾籍貨船因避讓不及時發生碰撞。接到中國籍商船求助後,駐老撾班相果聯絡點臨時黨支部第一時間協調老方指揮長前往事發水域進行實地勘察,對船隻受損情況進行取證和評估。經過3次積極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有效維護了中國商船的合法權益。
針對聯合巡邏執法勤務的實際情況,這個支隊黨委堅持日常訓練中有意識地設置險局、危局、難局,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摔打磨練,不斷提高處理危急情況的能力。據統計,在46次聯巡執法行動中,共成功處置商船遇襲、執法船艇擱淺、觸礁等危急情況62次。

資料圖:“湄公河第一哨”
特色教育 築牢官兵精神高地
“聯合巡邏執法時間長、任務重、強度大,條件艱苦、生活枯燥,築牢執法官兵的思想信念顯得尤為重要。”劉建宏説。
這個支隊黨委因地制宜開展思想教育,用組織關懷和文化感染力教育官兵。先後推動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西雙版納州黨政機關將53911艇命名為“雲嶺先鋒號”、53903艇命名為“曼弄楓號”、53936艇命名為“嘎棟號”,增強官兵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臨時黨支部適時組織開展黨日活動,運用船艇建設戰艙文化、戰道文化和甲板文化,不間斷地開展以“談心、暖心、疏心、聚心”為內容的“四心”活動,構築官兵精神高地,教育官兵時刻牢記使命、忠誠履職。
位於中老緬1號界樁瀾滄江-湄公河上游兩公里處的旱泉灘警務站2012年6月1啟用,是東南亞鄰國沿瀾滄江進入我國的第一個哨卡,被譽為“湄公河第一哨”,由摩托艇中隊負責值守,主要承擔對過往船隻查緝、受理群眾報警和求助。這裡地處深山雨林,陸路不通、水電不通,幾乎與外界隔絕,生活物資要靠支隊7天補給一次。
建站伊始,警務站組建了黨小組,帶領官兵們開荒地、搞生産,自給自足過日子。在湄公河畔,他們吹響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衝鋒號角——栽種綠化樹、花卉70棵,鋪種草坪200平方米;開墾菜地1.3畝,種植當季蔬菜12種,栽種熱帶果苗100棵,放養禽類50余只……在山坡上的小菜園內,官兵們建起了“開心菜園”。
聚焦打贏 強勁推動中心任務
黨建效果好不好,關鍵看中心業務工作能否得到有效推動,部隊內部和任務轄區“兩個穩定”是否得到有效維護。這個支隊黨委結合中心工作實際,積極探索組織生活有效落實的長效機制。
為提高遂行突發任務的戰鬥力,每次巡邏前這個支隊層層開展戰前動員、誓師大會,聯合巡邏執法中設立“黨員突擊隊”“黨員示範崗”“流動紅旗哨”,聯合巡邏執法後開展“向黨員看齊,學先進、當標杆”先進事跡宣傳活動,激勵黨員在聯巡執法任務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截至目前,四國聯合巡邏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6000多人次、執法船艇300余艘次,為700多餘艘商船進行護航,成功處置商船擱淺、觸角、沉沒事故近140余起,救助船員近300人,打撈沉船10余艘,安全轉移貨物近4000噸,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這個支隊被雲南省政府榮記集體一等功,數十名官兵榮立一、二等功,10多名官兵被老撾國防部授予“老撾人民軍友誼勳章”。(樊則瑞、謝麗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