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戰法謀略|適敵變而下狠手的歷史照鑒

2016年04月01日 14:46:07 來源: 國防參考

  5 示之以虛,惑之以偽——戰略欺騙誘導下的誤入歧途

  上兵伐謀。通過採取各種戰略欺騙誘導手段,使得戰略對手的軍事改革出現方向性原則性的失誤,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是兼具巧妙和效益的一招。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法兩國採取了迥然不同的軍事改革發展戰略。為使法軍産生錯覺,希特勒不斷放出“和平”煙幕,聲稱對西歐採取“不侵犯”政策,一再表示“願意全力與法國友好”。

  法軍雖然意識到“最大的威脅來自德國”,但他們選擇了修建堅固築壘防線這一防禦性戰略,並圍繞這一戰略建軍備戰,使得陸軍裝甲部隊戰術戰法趨于停滯。而德軍不動聲色地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1940年5月,德軍繞過法國重金打造的馬其諾防線突然襲擊,一舉將法軍擊敗。

  冷戰後期,針對蘇聯強大的核打擊力量和導彈突防能力,美國高調宣布擬耗費1萬億美元,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其核心內容是以一係列新技術手段攻擊敵方外太空的洲際戰略導彈和航太器,以防范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

  暗地裏,美國企圖憑借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更激烈的軍備競賽,把蘇聯的經濟拖垮。為抗衡“星球大戰”計劃,蘇聯不顧已然失衡的經濟結構和沉重的經濟負擔,繼續大力發展重工業而忽視輕工業,急切提升軍事實力而忽視民生改善,最終走向亡黨亡國之路。蘇聯解體後,美國即宣布中止“星球大戰”計劃。

  1983年3月23日,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在白宮辦公室發表演説,宣布將啟動一項旨在“消除戰略核導彈威脅”的計劃。這項計劃後來被稱為“星球大戰計劃”。

  時至今日,不少學者研究指出,“星球大戰”計劃其實是一場“請君入甕”的戰略騙局。

  任何一個國家、一支軍隊都不可能關起門來進行軍事改革。對于他國的既有經驗,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在發軔于20世紀70年代的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美國憑借先發先試先行的優勢,已然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在軍隊規模結構調整、領導指揮機構完善、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教育訓練方式優化等方面舉措不斷,進展明顯。

  美軍也一向引以為傲,大肆宣揚其“軍改經驗”和作戰成果,客觀上對其他國家軍事改革産生了巨大的“示范效用”。然而,國情不同,軍情不同,決定了軍事改革方略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而對于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東西,更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切勿掉進對手預設的陷阱之中。

   上一頁 1 2 3 4 5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856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