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戰法謀略|適敵變而下狠手的歷史照鑒

2016年04月01日 14:46:07 來源: 國防參考

  3 惑眾攪局,渾水摸魚——把民心軍心隔閡開來

  《虎鈴經》有雲:“欲謀興師,先謀安民。”分化離間戰略對手的社會意志,降低民眾對軍事改革的關心度、支援度,是削弱其軍事改革民意基礎的一招。

  20世紀80~90年代初,一場失敗的軍事改革伴隨著蘇軍瓦解、蘇聯解體的全過程。期間,蘇聯的戰略對手費盡心機從政治、文化、輿論、心理等方面對蘇聯軍隊和民眾進行分化,使得不少蘇聯民眾對蘇軍的改革漠不關心,甚至站在了對立面上。

  隨著意識形態陣地的逐步崩潰和蘇共領導人的自亂陣腳,各類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媒體開始向軍隊發起“攻擊”,蘇軍士兵參與維持國內秩序的許多行動被打上了“血腥屠殺”“殘酷鎮壓”的印記。

  許多蘇聯民眾不再信任、不再支援那支曾經引以為豪的軍隊。一場全國性的徵兵危機一直從1989年持續到1991年。蘇軍的品質持續下降,軍事改革的基石被掏空了,國家大廈隨即轟然倒塌。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宣布政府解散,並且解散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圖為1991年一位婦女經過莫斯科街道上的一個倒下的蘇聯標誌。

  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戰略對手對我國的“政治轉基因”工程從未放松,尤其是針對軍隊的動作頻頻。如利用軍隊大力“打老虎、拍蒼蠅”之際,處心積慮惡意渲染“軍隊腐敗”“體制有問題”;對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和狼牙山五壯士等英雄人物進行冷嘲熱諷,毫無底線地進行誣蔑詆毀;大肆貶低軍隊價值和軍人職業,利用各種機會醜化軍人形象,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對子弟兵發自內心地熱愛擁護,對人民軍隊建設高度關心關注。在戰爭年代,老百姓“最後一口飯,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塊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幫助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

  如今,人民軍隊深化改革,同樣離不開人民的大力支援。如何有效抵制戰略對手分化離間的險惡用心,把民眾中深蘊的愛國愛軍熱情激發出來,轉化為支援軍隊改革、擁護軍隊改革的擁軍“紅利”,是影響這次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856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