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家安全絕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
通過這種培訓,一方面促進了軍地雙方的相互了解、理解和融合,加深了“軍民之情”,另一方面則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衡量效益的新標尺。特別是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當經濟利益的“收入”與國家安全的“支出”出現矛盾時,究竟應該如何取捨、如何選擇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需要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全局觀和安全觀。正如很多參加培訓的學員説的那樣,在培訓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弄清了文治與武備的辯證關係,重新認識了“安全”二字。
同時,這種軍地交叉培訓産生的實效不止於課堂,而是正在逐步轉化成為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中滿足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的各種舉措。2011年12月29日,河南省首條交通戰備高速公路項目,鄭州至民權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暨“國家517戰備工程”建成通車。2014年5月,正是在這條戰備高速公路上,我軍進行了包括重型戰鬥機、中型運輸機和武裝直升機在內3類戰機的高速公路起降,充分體現了在國防戰備建設中軍民融合對於提升部隊戰鬥力的實際價值。近年來,全國各地政府都在積極推進退役士兵的免費技能培訓工作。通過確定職業和技能培訓專業、明確地方承訓機構,幫助退役士兵通過培訓取得相關培訓機構的《結業證》和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為退役士兵就業叩開新的大門,從而大大解決了現役士兵的後顧之憂。應該説,正是因為地方政府對國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才使得這一項項事關國家安全的建設舉措落到實處。
應該説,隨着時代的變遷,國家安全的涵義一直在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班”所代表的正是這種發展趨勢和潮流。有學員在參訓感受中寫道:“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家安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安全,而是集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信息等安全為一體的綜合安全。”那麼面對這種新的形勢我們該怎麼辦呢?還是這些學員,他們已經給出了答案:“無論是軍隊還是地方,在保衛國家安全上都義不容辭。”(藍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