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物流轉運中心,是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新華網馬來西亞頻道上線儀式

這是中國主流媒體開設的第一家專門針對馬來西亞的三語種國別頻道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中心項目

馬來西亞巴生港國際貿易與清真産業中心項目推介會在京舉行 。

馬來西亞老外教按圖索驥 資助西部9名貧困生

2014-06-18 07:25:11 星期三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打印】【關閉

  每年暑假一結束,東莞光正實驗學校的69歲外教老師伍尚文就會被曬黑了一大圈。前不久,師生們才發現伍尚文的皮膚之所以變黑了的原因:到西部去助教了。在東莞的8年時間裏,伍尚文利用暑假時間,到西部貧困地區尋找報刊上曾報道的貧困小孩,並先後資助9名小孩上學,花費了8 萬多元。

伍尚文老師在四川農村與被捐助的家庭合影。

  伍尚文老師在四川農村與被捐助的家庭合影。

  8年資助了9名小孩

  與其他慈善行為不同,伍尚文相信眼見為實,也只有見到了真人真事,才會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小孩上學。

  伍尚文今年69歲,是馬來西亞人,祖籍海南文昌。他從小受華文、英文教育,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擁有35年專授高級數學的教學經驗,於2007來到了東莞光正實驗學校國際部並擔任數學教師。

  對於作出選擇來東莞的決定,伍尚文解釋説,之前他曾在文萊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後來他成為一名教師。8年前他選擇來到中國,一來是尋根,二來是要感受中國風俗。

  8 年來,伍尚文悄悄地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是閱讀報刊,當看到有關於貧困小孩的報道,就作為資料保留下來,之後利用假期,按照報刊上的文字圖片,前往實地調查。見到如報刊上所説的小孩後,他就會無私地進行資助。他説,他的善舉很“草根”,沒有參加任何慈善組織,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例如,2008年他從《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貴州黎平地捫侗寨圖片,被當地少數民族生活的艱辛深深震撼了。他當即乘車前往,協助領養了村裏一對侗族小姐妹,每月都給姐妹寄去 1000元生活費,至今已經7年。現在姐姐上高中了,妹妹也快上初中了,兩姐妹現在可是她們村寨裏文化程度最高的人。

  據統計,在8年的時間裏,伍尚文先後資助了9名學生,現在正在資助3名學生,花費了8萬多元。

  一個人的慈善組織

  在伍尚文看來,他就是一個人的慈善。在他的記憶裏,西部每一個省份,幾乎都留下了他的故事。他清晰地記得,在貴州時,他在一個偏遠地區遇到一名行乞的小女孩,跪在一座橋上,面前擺着幾塊紙板,紙板寫着:母親病重,急需用錢做手術。在紙板一側,還擺放着一張獎狀,英文成績為99分。

  一看到這個場景,伍尚文拿出了旅行手冊,讓小孩女閱讀旅游手冊上的英文小短文。沒想到,小女孩讀得十分流暢,這讓他深信小女孩的處境。在實地考察之後,他發現小女孩沒有説謊,便一次性給了5000元,緩解小女孩一家的經濟壓力。

  光正實驗學校的有關負責人説,每到畢業季,伍尚文老師就會收集畢業生的校服。一開始,很多人感到十分困惑:一個外教,為何會收集學生的校服呢?直到近期,師生們才發現,他每年收集校服,然後郵寄給山區的孩子們。

  伍尚文説,今年暑假,他的目標是前往安徽大別山。這是因為今年春節他回到馬來西亞,在當地的星洲日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描寫大別山腹地一所小學,有一名 1990年出生、放棄了上海教育工作的老師楊金金,支援山區的教育。他説,看到這篇文章時,心裏很感動。今年想去看看,儘管那裏的小孩可能不缺衣少食,但他會給他們帶一套百科全書作為禮物。(記者/吳少敏)

01002003050000000000000001110606126634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