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上音歌劇院成文化新地標 將培育大批歌劇觀眾群
2019-08-18 09:14:27 來源: 解放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距離軌交1號線最近距離7.4米、位于歷史風貌區建築限高18米,這是上音歌劇院最難克服的兩道硬體難題。從2016年1月28日正式開工到首次向媒體開放,這座上海文化新地標從無到有,創造了新的上海速度。速度背後,更令人驚嘆的是建築背後的技術含量和文化內涵。這座凝結上音幾代人夢想的劇院創下多個國內外第一,未來將成為集文藝演出、藝術普及、原創基地、國際交流為一體的亞洲一流文化綜合體。

    劇院建在彈簧上

    “上音歌劇院這個命名,是藝術定位和建築定位的雙重體現。”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介紹,既名為歌劇院,就將引進、創作更多優秀歌劇作品,為歌劇普及、推廣、欣賞提供平臺。同時,歌劇院的建設要求在各類劇院中最高,演出場地的相容性須滿足歌劇、舞劇、交響樂、民族交響樂、綜合音樂會,音樂劇演出等要求。上音歌劇院的建設和運營正是對兩個定義的探索和實踐。

    地處繁華的淮海路,緊鄰軌交線,隔振成為建築的首要需求。上音歌劇院是國內首個採用整體隔振技術建造的全浮結構歌劇院,通俗一點解釋,這座劇院建在95個彈簧上。一進劇場,環境瞬間變得安靜,為讓觀眾提前進入觀演情境,設計師在大廳也做了隔音處理。

    走進1200座的中型歌劇廳,觀眾席的一片藍色和劇場的點點星光交相輝映,目力所及之處盡是聲學機關。為滿足不同形式演出對于混響的不同要求,歌劇廳在設計初始就採用電腦全方位測試運算,並搭建1:10舞臺聲學測試模型,校正實驗數據。觀眾席上方的穹頂天花板是可升降的,通過場內體積變化,達到不同混響效果。

    觀眾席也有玄機,劇場內馬蹄形的結構讓觀眾的觀演感受更為貼近舞臺,即使在三層,也不會覺得太過遙遠。每個座位都實現了無遮攔視野,確保每個座位都能看到舞臺面95%以上。座椅後方的字幕顯示屏可提供8種不同語言的字幕切換,這一技術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國際級歌劇院同步。除了觀看字幕,觀眾甚至可以利用座椅背後的這方小螢幕當場寫下樂評,參與演出調查。

    在細節上服務觀眾

    上音歌劇院未來將以上音為依托,上音演出公司為運營主體,秉持“上音主體、歌劇特色、學術高地、市場運營”的定位。同時面向社會大眾,廖昌永介紹,今後進入上音歌劇院的項目將打破學術內迴圈,推行獎勵機制鼓勵原創,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上音歌劇院有三個志向,一要走在藝術和學術的前沿,這是依托一流專業院校的歌劇院區別于其他劇院的立身之本;二是依托上音師生資源,在市民藝術普及道路上展現功力,培育歌劇觀眾群;三要做有溫度的劇院,在專業上服務藝術家,在細節上服務觀眾,比如採用人臉識別、智能停車等服務,並充分利用大數據,整合周邊商圈資源,為觀眾營造更便捷、更溫馨的觀劇體驗。”上音歌劇院管理中心主任馮嵐介紹。

    在上音歌劇院的開幕季,上海音樂學院策劃了一係列優秀原創作品,包括民族歌劇《賀綠汀》、集合新中國優秀音樂作品展示的《五星出東方》、紀念上海解放的音樂劇《春上海1949》。10月,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將攜莫扎特的兩部歌劇《魔笛》和《假扮園丁的姑娘》作為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亮相上音歌劇院。這是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成立200多年來,首次集結全院最全陣容攜歌劇制作首次訪華。這兩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歌劇將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實現“同一舞臺,兩個劇目,交替演出”的演出方式,這在國內尚屬首次。(記者 施晨露)

    原標題:上音歌劇院成文化新地標

    將依托上音師生資源,培育歌劇觀眾群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一航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緊急迫降
緊急迫降
巴黎:夏夜蒙馬特
巴黎:夏夜蒙馬特
古村新韻
古村新韻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8317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