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礪初心擔使命 一線新聞記者巡回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
2020-08-14 07:33:53 來源: 新華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8月12日,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回交流會(鎮江站)成功舉行。至此,交流會的足跡走遍全省13個設區市,江蘇媒體人同心戰“疫”的好故事、正能量和最強音傳遍大江南北。

  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大考中,無數英雄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豐碑,而身赴一線的新聞工作者就是“豐碑鐫刻者”。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大戰,同樣也是對新聞輿論戰線的一次大考。”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有關負責人説,舉辦一線新聞記者巡回交流會,就是要弘揚抗疫精神,砥礪初心使命,激勵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不斷增強 “四力”,提升能力本領,為決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雙勝利”凝聚磅薄的“江蘇力量”。

  以筆為槍 新聞戰士直擊“主戰場”

  “我的一位採訪對象給我上了永生難忘的一課。他,就是時代楷模邱海波。” 8月7日,一線新聞記者巡回交流會行至鹽城,省廣播電視總臺首批赴湖北報道團唯一的女記者鄧曦,講述的採訪細節令人動容:2月20日初次採訪邱海波,他正沒日沒夜地“泡”在抗疫最前線。一個月後,再次專訪,依舊是那件藍色外套,依舊是和藹的笑容,不同的是,肉眼可見的消瘦和滿頭的白發。

  “當你穿著防護服進到裏面,看到病人生命垂危,需要你搶救時,你覺得,你應該衝上去!”交流會上,邱海波的樸實話語一次次響起。鄧曦説:“回到工作崗位,再次手握話筒,我的心更加堅定,有新聞的地方就是我的戰場,我時刻準備著!”

  現代快報記者孫蘭蘭,跟隨中央指導組宣傳組,在武漢戰鬥88天。“我們曾見過淩晨一兩點鐘的雷神山工地,也曾在半夜12點守在方艙醫院門口等第一批患者入艙,還有被大家視為最危險的地方‘紅區’,都留下我們的身影。”她説,在武漢採訪期間,經常是“流著淚聽,流著淚記”。

  赴湖北一線年齡最大的66歲“老新聞”周桐淦、整個武漢戰場年齡最小的新聞記者王子傑、出徵時孩子剛剛滿月的新華日報記者王拓、“與逆行者同行”的省廣電總臺紀錄片導演杜珺……我省有59位新聞工作者主動請纓,江蘇成為全國派往湖北記者最多的省份。

  細膩的筆觸、感人的畫面、動情的聲音,精彩詮釋“國家有難,江蘇兒女總是衝鋒在前”。“你不到現場,永遠不知道最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新華日報特派武漢記者王世停説,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手中的筆就是我們的槍,臉上的口罩就是我們的盾,記者就應該是大時代、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省廣電總臺記者高志鵬交流時感嘆:“一個月的出徵,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以及記者所背負的責任,有了刻骨銘心的感悟。”

  每一次現場聆聽都是一次巨大感動,也是一次精神洗禮。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繆小星説,“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面前更見媒體人的初心使命。”

  抗疫有我 眾志成城打贏“總體戰”

  “我是代你們的父母在管你們!如果這個穿不好,你們的小命就丟在這邊了!” 2月13日夜,江蘇省人民醫院200多位醫護人員組成的重症醫療隊連夜成軍,隊長劉雲在最後一遍檢查時發現,還有幾個護士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出錯,發火了。這個“發火的瞬間”,被揚子晚報教衛部主任張琳捕捉到,在揚子晚報官方抖音號發布後,點擊量超過1000萬。

  “疫情期間,全國馳援湖北的4.2萬名醫護人員實現零感染,創造世界防疫史上的新紀錄。這紀錄是如何産生的?劉雲的發火,就是最好的回答。”張琳説。

  1月30日下午,省委書記婁勤儉“四不兩直”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卻在南京江寧湯山村口被“硬核”大爺攔下“不讓進”,這一幕被鏡頭真實、完整地記錄下來。在省廣電總臺記者畢然看來,這一爆款短視頻的誕生“絕非偶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省各地新聞工作者夜以繼日堅守疫情防控宣傳一線,和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一起織牢織密疫情防控網,成為抗擊疫情的“另一方面軍”。

  戰武漢、戰黃石、戰江蘇。“去不了湖北,我就堅守好自己的陣地!”現代快報編委劉峻以《一位新聞老兵的堅守》為題,精彩講述江蘇媒體人如何“三線作戰”,用一個個刷屏之作發出主流聲音,全景詮釋在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的江蘇擔當、江蘇貢獻。

  巡回交流會每到一市,當地新聞工作者都熱切分享來自基層一線的抗疫故事。靴子裏盛滿汗水的護士葛雪,在抗疫現場深情凝望對方的葛小伍、葛霞夫婦,逆行湖北的徐州“白衣天使”……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記者王任飛筆下,感動和感恩是最大的收獲。晚上9點才放進微波爐加熱的晚餐,因為工作電話,一次次被耽誤,熱了四次才有時間吃,鎮江日報綜合特稿部記者王露“熱了四次的晚餐”,讓人真切感受到戰疫一線記者的艱辛。

  省“三教辦”常務副主任周強説,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疫中,前後方新聞工作者以果敢的行動、熾熱的情懷,記錄歷史,撫慰人心,不斷增強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精彩書寫“硬核”答卷。

  踐行“四力” 大戰大考奪取“雙勝利”

  “對記者來説,災難是‘練兵場’,也是‘教科書’。”常州日報社會新聞部記者童華崗現場聆聽時,一次次濕潤了眼眶。他説,要把戰時的工作狀態、精神風貌延續到平時,在最需要、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磨礪自己、考驗自己、提升自己,不負青春韶華,不負新時代賦予新聞記者的光榮使命。

  在鎮江站,組織方特意安排30位戰鬥在當地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參加交流會。“震撼!感動!深受感染、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來自鎮江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年輕醫護人員紛紛表示,聆聽一線記者的現場講述,更加深刻理解江蘇醫療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氣和職業操守,將汲取榜樣力量,在今後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向邱海波等楷模先進看齊。

  今年是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更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大戰大考之年。特殊的年份,特殊的主題,賦予了本次巡回交流活動“不一樣”的價值和意義。連雲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滕雯説,要把學習發揚這次抗疫宣傳的好經驗好作風,作為深化“四力”教育的重要舉措,更好發揮新聞輿論工作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重要作用,不斷唱響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時代強音,用高品質的新聞報道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合格答卷。

  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州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楊芳説,發揚抗疫精神,就是要堅持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的職業精神,發揚深入一線、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以“逆行出徵、不勝不歸”的勇氣擔當,去奮力奪取“雙勝利”。

  一場場交流會,將江蘇兒女的戰疫精神不斷弘揚,由抗疫戰場傳至全省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戰場。退休多年的揚子晚報原副總編周桐淦,疫情期間慷慨赴鄂。他在交流會上深情回憶,省前指副總指揮、駐黃石醫療隊總領隊魯翔特別看重兩個數字:第一個是各地派出人員職稱“高配”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實,第二個是隊員中的黨員比例令人欣慰。魯翔説:“如果説前一個數字奠定了勝利的‘基石’,後一個數字則是具備了攻堅的‘火種’!”

  抗擊疫情如此,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同樣如此,這正是江蘇奪取“雙勝利”、建功新時代的最強大精神動力! (王新華)

【糾錯】 責任編輯: 錢芳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02112636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