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影展樹”枝繁葉茂
2019-06-24 08:42:50 來源: 解放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王曄的手機中存著一棵“影展樹”。樹的頂端是“金爵”與“亞新”,左側依次是“特別策劃”“經典放映”“大師回顧”等枝杈,右側枝杈則聚焦“華語”“地球村”“多元視角”等主題。不難發現,這棵碩果累累的大樹,每一根細枝都對應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一個展映單元。

  10天,47家影院,500余部中外優秀影片,上千個放映場次……影視節期間,無數匯聚在上海的影迷依據展映單元按圖索驥,來回奔波于影院間,享受難得的視聽盛宴。每年的這份展映清單如何出爐?哪些中外影片能最終亮相上海電影節?作為電影節內容部分負責人,過去幾個月,王曄與策展團隊、徵片團隊一道,從數千部報名的影片中過濾、篩選,細致策劃了本屆電影節所有展映單元。

  策展人就像“建築師”

  長寧區番禺路400號的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緊挨著上海影城,從上海電影節開幕那日起,王曄就住進了這裏,忙得一直沒時間回家。電影節短短10天,佳作迭出的影片展映一直是重頭戲,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影迷今年能看到哪些“好戲”。

  每年電影節一結束,下一屆的選片、策展就安排上了。換言之,本屆電影節展映單元的設計從去年夏天就啟動了。“電影節不是專為電影人服務,更要為影迷服務,給大家呈現最值得看、最難得一見的影片。”王曄説,團隊共6人,常常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有人在辦公室的黑板上形象地畫了一棵“影展樹”,它的長勢、枝杈分布及走向隨著策展的進行“一變再變”,“今年3月,60%的片單確定了,4月小衝刺後,到了5月,就只等戛納零時差了。”

  在王曄眼中,策展人就像建築師,需要預先搭好房子的框架,再由選片團隊一一把內容填滿。電影節的片庫有多個來源,一部分來自網上自主報名,一部分來自定向徵集及海外選片人的推薦。規模不大的策展團隊,腦中常年“繃著一根弦”,一看到國內外佳作就聞訊而動,一封封郵件、一次次對談、一個個電話,力所能及地把影片收入囊中。“每天都在積累,走訪‘一帶一路’沿線電影節,去國外出差,我們都利用機會和很多國家的電影機構合作,看到好的片子就趕緊定下來。”策展團隊甚至練就了獨特的“追蹤”技術,在上海電影節提名、拿過獎或當過評委的電影人,全在“跟蹤”名單中。“郝蕾主演的《春潮》入圍今年金爵獎,她之前就是上影節的評委。”王曄説,關注評委及演員的最新動態,為展映單元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為了好的影片、好的評委,王曄願意等。本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演員、導演蘇有朋終于松口答應做評委。“三年前就邀請他,因為他做演員很成功,轉型導演後拍的處女作也很成功,足足等了三年,終于實現了。”

  懷舊經典與首映新作兼備

  《海上花》《辛德勒的名單》《霧中風景》《虎口脫險》《月球旅行記》《登月第一人》《大鬧天宮》……翻開本屆電影節展映單元目錄,除了保留向大師致敬、SIFF經典、4K修復、戛納新片等傳統單元外,今年還特別策劃了SIFF狂想曲、亞洲傳説與現實、飛向月球、霓虹映畫、萬花筒等全新板塊,既有數量龐大的首映片,也有經修復的經典電影;有華語新風,也有異域風情;有女性的細膩關懷,也有氣勢恢宏的商業大片;有美影廠的童年懷舊,也有日本動漫的別具一格。“今年策展的特點是更細分,有多個特別策劃單元,希望每年給影迷帶來不一樣的東西。”王曄説。

  票務與上座率是影迷對片子的直接反饋。每一年的策展,都在上一屆基礎上有所調整與側重。開始策展前,團隊先拿到上一年的數據分析,一一比對哪個單元策展沒有得到影迷的高度關注,哪個本以為會“爆”的單元卻曲高和寡,以便今年在策劃新單元時揚長避短。王曄説,挑選影片有多個標準,品質要優中選優,內容要吻合單元主題、氣質相搭,同時也要考慮到國別的均衡,類型的多元,“片子是不是夠牛?能不能引起關注?商業片、文藝片的比例多少?都要考慮進去。”為了策展,她個人一共看了約170部影片,行程最密集時一天五部,挨家挨戶拜訪北京的制片公司。

  “萬花筒”是今年首創的全新展映單元,匯聚了全新修復的20周年紀念版《菊次郎的夏天》、西部片《碧血煙花》以及《穿越世紀的客船》《一分二》《觸不可及》《五尺天涯》等全球優秀電影。單元中大多是新片,有些片子甚至從未在任何影展亮相。不比戛納、奧斯卡或好萊塢、SIFF經典等單元有獎項光環,初出茅廬的萬花筒單元推廣起來最困難。不過,王曄説,這卻是策展團隊最喜歡的一個單元,因為片子都很好,“值得我們花力氣去推廣”。

  在今年展映單元中,“SIFF狂想曲”是全新設立的音樂單元,《奇異恩典》《我心愚鈍》《瓦格納的情人》等片單,不僅遴選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音樂電影,更以經典老片向傑出音樂人致敬。距離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過去了50年,團隊又特別策劃“飛向月球”單元,用《天文學家之夢》《宇航員》《登月第一天》等呈現人類對太空浪漫奇趣的幻想。

  與版權方“鬥智鬥勇”

  為了讓每部影片如期亮相上海電影節,和版權方“鬥智鬥勇”是常事。去年展映單元第一時間引入剛剛在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評審團獎的《小偷家族》《冷戰》與《迦百農》,過程頗費周折。今年同樣在版權上下了很大力氣。“有些影史上的經典作品,版權復雜,要繞一大圈才找到;女性單元有一部片子,版權始終定不下來,最後只能遺憾放棄;也有的版權費不合適,很多片子就差臨門一腳。”聯繫版權的事務既多又雜,王曄説,“我們不怕麻煩,只想把最新最好的電影作品帶給觀眾。”

  有趣的是,今年展映單元還實現了“每日一加”。從開票那天起,每天都發布“加場”快訊。展映影片《天書奇譚》《大鬧天宮》《以恩寵之名》《霓虹燈下的哨兵》《六連煞》《辛德勒的名單》等都增加了排片場次。“電影票各種‘秒殺’,是影迷對策展的最大認可。”王曄説,開票一結束,策展團隊立刻行動起來,與熱門影片版權方“討價還價”,討論是否能夠加場、加幾場,以便讓影迷盡興而歸。“原來的做法是談成合作就加場,今年變成每日一加,非常有形式感。”

  看著枝繁葉茂的“影展樹”與上海影城門口熙熙攘攘的觀眾,王曄想起了一句歌詞——暑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上海國際電影節我們準備得很好,希望你能到”。

  亮點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終秉承“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的辦節理念。在近兩年的展映單元中,亞洲元素、亞洲電影看點十足。去年,上海電影節曾推出“亞洲當代作者群像”單元,管中窺豹地探看個體寫作如何呈現亞洲世界。今年延續對“亞洲電影”的關注,又推出“亞洲傳説與現實”特別策劃單元。

  片單中,華語名作《大輪回》接續古今,是以生命觀念、戲舞元素點睛的三聯畫;亞美尼亞詩篇《吟遊詩人》審美獨特,在一千個日夜裏傳頌民族故事;馬來西亞式的鄉愁故事《無夏之年》以傳説縫合錯落時空;印度尼西亞當代典范《爪哇安魂曲》以現代姿態演繹傳統史詩;菲律賓倫理題材《你的子宮》則在現實奇景中觀察被傳統統治的部族生活;不丹新銳《紅色欲望》不僅以文化符號呼應現實心理,更將民俗美學大開大合碰撞當代議題。

  在這些電影中,傳説與現實交相呼應,它們是關于大寫神靈的故事,更是關于小寫人間的故事。亞洲的電影工作者們,用大銀幕講述各自民族的傳説、神話、故事,構成了亞洲電影的璀璨圖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片茶葉與布朗族命運之變
一片茶葉與布朗族命運之變
馬蹄踏水 舞動草原
馬蹄踏水 舞動草原
中國旅遊文化周在埃及開幕
中國旅遊文化周在埃及開幕
比利時上演夏至音樂節
比利時上演夏至音樂節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179112466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