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流量明星微博轉發上億,當心影視行業“泡沫”
2019-02-25 08:55:15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每三名微博用戶,就有一人參與轉發”,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恐怕連藝人自己都難以搞清楚。流量不具有原罪,關鍵是流量的産生邏輯要經得起常識的考驗。如果是流量主導影視創作,那這樣的行業生態,應該讓人警醒,也應該被修復。

  據央視報道,最近,在社交媒體和一些新媒體平臺上,人們常發現某些用戶每次發布的普通內容,獲得的瀏覽量或是點讚數輕易就能突破百萬、千萬甚至上億。那麼,這些數字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少呢?不久前,某藝人用戶發布的一條宣傳新歌視頻的微博,獲得了超過一億次的轉發。以目前中國微博總用戶數3.37億人的比例來看,相當于每三名微博用戶當中,就有一人轉發了這條內容。

  “每三名微博用戶,就有一人參與轉發”,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恐怕連藝人自己都難以搞清楚。單看一些藝人明星的微博轉發數、點讚數,乃至粉絲數量,的確不少都能夠給人以一種“網民不夠用”的觀感。這背後依然還是那個早就不是秘密的老話題:數據注水。

  之所以説“不是秘密”,是因為,不僅相關漲粉、刷單的生意在一些電商平臺公開出現,呈現出明碼標價的産業鏈,更體現在“粉明星,就為他(她)刷單”,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粉絲自覺甚至是追星文化,被視為不再道德有虧的“理所當然”。這次央視的報道中就提到,熱衷選秀節目和狂熱追星的粉絲通過雇用水軍為支援的偶像刷榜刷量。而藝人經紀公司和一些新媒體平臺則從中嗅到商機,也在背後推波助瀾。

  看起來光鮮亮麗、人氣爆棚的流量明星們,卻可能是依靠擺不上臺面的數據注水來“生成”的,這自然是影視行業的一種“虛假繁榮”。要徹底斬斷這種畸形的流量明星生成模式,有針對性地加大行業治理和幹預是第一步。比如,刷單業務在網絡平臺半公開推出,相關平臺是否能夠加大遮罩力度?而網絡刷單可以做到如此“逼真”,相應的網絡平臺有沒有“反刷單”的技術幹預,以增加刷單的難度?這些都是從監管和技術角度,可以思考的問題。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當前“造星機制”以及影視行業的商業模式需要作出反思。很顯然,傳媒機構和造星公司的投資,如果都是唯流量化,則是對流量造假的直接鼓勵,甚至形成一種流量“綁架”效應。當流量成為“市場價值”的唯一參考指標,或者説流量本身就等于價值,有幾個人不會被裹挾到數據注水之中?很可能,只是程度有別而已。並且,這種造假也不止于明星藝人這一個環節,票房造假、播放量造假,其實都是共同利益鏈和商業模式的産物。

  不能小看這種行業性注水帶來的現實“扭曲力”。當流量可以主導一切,必然意味著明星個人的演技,以及影視劇的內容品質,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那麼整個行業也都將進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迴圈。另外,影視劇行業,天然具有較大的外部性,它也是塑造社會文化、心態、價值認知的重要一環,如果無數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只是數據造假堆砌起來的“泡沫”,它很可能加劇社會價值的紊亂與浮躁。

  當然,一個理性社會,對這樣的虛假繁榮,還是具有相應的自省力與修復力。比如去年多部舍棄“流量為王”路線的現實題材電影、電視劇,就獲得口碑與市場的雙豐收。與此對應,多個純粹靠流量明星加持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出現了“撲街”,甚至有人預言流量明星開始“消亡”。

  流量不具有原罪,關鍵是流量的産生邏輯要經得起常識的考驗。如果流量是造假而來,如果是流量主導影視創作,而不是反過來靠好的影視創作生産流量,這樣的行業生態,應該讓人警醒,也應該被修復。□耳牙(媒體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網紅”産品,靠流量更要靠品質
    “網紅”産品不能只顧“紅”而忽略品質,還要從專注流量轉化為提高品質,進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01-23 08:56:59
  • 搶流量還是砸招牌?
    早就有人指出“收視率是萬惡之源”,不能“唯收視率是舉”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2019-01-04 09:01:50
  • 當流量失靈,好演員的春天就不遠了
    又到了年末盤點的時刻。在影視娛樂領域,今年最大的變化,或許不是國産電影票房即將邁上一個新臺階,而是如不少論者所言,流量明星失靈,取而代之的是演技派、實力派演員受到追捧。
    2018-12-28 08:44:0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開往春天的列車
開往春天的列車
張家界迎降雪 景區銀裝素裹
張家界迎降雪 景區銀裝素裹
杭州久雨初晴 梅花勝地迎客來
杭州久雨初晴 梅花勝地迎客來
安徽黃山現雲海霧凇景觀
安徽黃山現雲海霧凇景觀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15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