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14秒地震預警,掌握命運的希望
2019-01-04 08:58:51 來源: 錢江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1月3日08時48分在四川宜賓市珙縣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100公里範圍內大約有一千多萬人面臨地震突如其來的威脅。在這千鈞一髮時刻,由地震部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地預警此次地震。

  地震預警系統為距震中66千米的宜賓市,搶到了14秒的預警時間;為距震中97千米的瀘州市,贏得預警時間23秒;距震中109千米的畢節地市,預警時間27秒,預估烈度2.4度;距震中128千米的自貢市,則有了長達32秒的預警時間。

  14秒能幹什麼?這個在平時看起來誰都不會在意的短短一瞬間,但是在地震來臨的那一刻,卻常常是生與死的差別。14秒,如果人在室外,可以比較從容地跑到開闊地帶了;如果在室內,可以就近找桌子、床底下躲起來,也可以躲進利用承重墻、堅固的傢具或廁所等小空間形成的“三角區”;如果住的是平房,且離門比較近,可以衝出門去了。這對於學校這樣的樓層比較低,外圍又比較開闊、人員密集,極易造成傷亡的公共場所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與死神賽跑,每多一秒就多一點逃生的機會,每多一秒就多一些倖免于難的人。如此便不難理解,這張預警網的重要性。過去,我們吃過這樣的虧,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嘯,人類歷史上的那一次次自然災害,由於缺乏一個完善的預警網絡,地震波與海嘯所過之處,生靈涂炭。人們感嘆大自然的無常,感嘆人類的渺小,但是這一次,人類看到了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希望。

  當然,預警不是預報,預報是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目前的科學技術要做到這一點還非常困難,而預警則是在第一時間探測到地震發生時間,並通過現代化的通信工具,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及時向地震周圍的居民傳送信息。現代化的通信工具傳播速度快,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在它們之間有一個時間差,這就是預警之所以能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其原理與海嘯預警系統是一樣的。

  預報很難,但預警從理論上説並不難。人類的終極目標是預報,但在科學水平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的情況下,預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可能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解決震中的問題,但可以為地震波所及地區搶回逃生的時間。這種務實的做法值得點個讚。

  這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也該被用在更多的領域。比如一些地區的防洪防澇,不能再出現上遊放水了,下游還蒙在鼓裏這樣的情況。

  人們不應該忽視了,一個靈敏的預警系統要取得最好的效果離不開應急能力和救災防災能力的配合。預警有了,還得有效地傳播出去,傳播出去了,還得具備足夠豐富的逃生技能,而有時候,能否抓住十幾秒的黃金逃生時間甚至比預警本身還重要。這些都不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能解決的問題,需要防災部門、教育部門的共同參與,需要人人參與從小培養。(高路)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別讓預警信息卡在通訊路上
    通信運營商作為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的中間環節,理應嚴格遵守規定,制定科學嚴格的發布機制,暢通信息發布渠道。
    2018-07-26 08:33:05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哈爾濱:精美絕倫的冰雕藝術
哈爾濱:精美絕倫的冰雕藝術
世界冰雕好手盡展“嚴寒”之美
世界冰雕好手盡展“嚴寒”之美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山西運城鹽湖綻放美麗“硝花”
山西運城鹽湖綻放美麗“硝花”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394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