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金庸先生走了 他的江湖仍在
2018-10-31 09:25:55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多麼希望這次真是謠言。據金庸身邊工作人員確認,著名作家金庸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走了,他筆下的江湖仍在,他創作的小説仍在。

  網上很多人感慨説,一個時代結束了,那麼,金庸先生到底代表著怎樣的時代?

  提到金庸先生,人們總會提到新派武俠小説。公認的説法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以金庸、梁羽生等為代表,開啟了“新派武俠小説”的窗口。如果僅就新派武俠小説本身來説,可能已經落幕了,畢竟現在更火的是網絡小説,早已不是這個風格了,但就金庸先生的探索來看,並沒有結束,也不會結束。

  很多人喜歡喊金庸先生為“金大俠”,其實金庸先生只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稱其為“金大俠”,不僅僅是其塑造了一大批大俠形象,還因為其骨頭裏流淌著俠義之血。

  除了小説家,金庸先生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報人。盡管很多讀者都是通過武俠小説而認識和喜歡金庸的,但他本人卻更認可“報人”的身份。金庸先生寫了30多年的社論,有統計表明他親筆撰寫了幾千篇社論。在他的社論裏,可以看到士大夫氣質,可以看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

  由其社論出發看小説,由其報人身份出發看小説家身份,其實有著一致性。金庸曾説,“寧可無武,不可無俠”。俠是俠義,是正直,是理想,這是他的基本價值取向。而在小説創作時,他“試圖在武俠小説創作方面進行一些嘗試,並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一些看法”。當然,他的小説並不是機械的“價值正確”,而是有著極其高超的表達技巧。在有意義與有意思之間找到平衡,通過精湛文筆表達深邃思想,這才是金庸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

  俠在深處,與士相通。金庸先生最重要的身份其實是士人,是知識分子。捧起金庸先生的小説,你會愛不釋手,因其語言精美、情節曲折、描寫細膩;放下金庸先生的小説,你會久久難忘,因其筆下人物有血有肉、有棱有角、有滋有味——郭靖有情有義,令狐衝重情重義……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延續。他的小説是有神的,有魂的。曾經有多少人讀著金庸小説,夢想行俠仗義。他的小説,不僅僅是好看,從本質上講依然是一種文人小説。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新派武俠小説”變成了“傳統武俠小説”,今天網絡小説已然走向了玄幻修真穿越。可是,金庸先生的探索,難道就沒有價值了嗎?一個好的作家,既有對流行的適應,也有對自己的堅持。文學作品畢竟不是普通産品,應該有價值操守。當然,講操守並不是就要板著面孔,並不是就要生硬灌輸,小説當然要有美感,當然要有可讀性和愉悅性。金庸先生的士大夫情懷,他在有意思和有意義上取得的統一,給今天的文學特別是網絡文學發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啟示。

  金庸先生走了,但其探索仍有價值,仍在持續。雖然早就過了那個鑽在被窩裏打著手電看金庸小説的歲月,但金庸先生筆下人物依然活躍在我們面前,愉悅了時光,啟迪了心靈。在人們心中,好的小説就應該具有愉人與啟人的作用,只是需要用高超技巧表現出來。 (毛建國)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美在金秋
美在金秋
瑞士拉沃之秋
瑞士拉沃之秋
災後塞班
災後塞班
香糯飄香大苗山
香糯飄香大苗山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363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