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最美逆行”讀懂中國力量
2018-09-19 08:47:26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抗災中的一次次中國速度、中國奇跡,閃爍著人性光輝,更折射出制度優勢。“為人民服務”的承諾,直觀地體現在每個搶險的具體場景之中。無數次不畏艱險的守護、不知疲倦的戰鬥,日積月累構築成民眾心底自然而牢固的安全感。

  颱風“山竹”漸息,但其過境時的場景仍讓人心有余悸:所經之處大樹連根拔起,車輛寸步難行,城市狂風暴雨,沿海大浪滔天……即便透過鏡頭、隔著螢幕,人們都能感受到這一“年度風王”的巨大破壞力。

  天災無常,全球皆然。就拿颱風來説,短短半個月,先是“飛燕”襲擊日本,狂風、豪雨和巨浪隨之而來,宛如災難片上演;隨後“佛羅倫薩”登陸美國,導致尼爾斯河水位暴漲,洪水泛濫,北卡羅來納州變身“澤國”……每一次災害襲來,都是對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社會動員、城市治理、心態民風、價值守望等的綜合大考。

  在這樣的大考面前,中國答卷上最搶眼的內容,通常是“逆行”與“守護”。比如這次“山竹”過境,氣象站工作人員冒著13級大風,擦拭天氣現象儀鏡頭;記者頂著風浪,“用生命直擊”颱風登陸過程;交警們冒雨執勤,清除道路安全隱患……有民警為轉移獨居老人,多次折返、逆風奔跑;有“托舉哥”為車輛行人安全通行,冒雨支撐電纜近兩個小時……這些不懼風雨的逆行者,在漫天陰沉昏暗中化身“抗災燈火”;這些奮戰一線的守護者,讓緊張的搶險救災有序有力,最大限度確保民眾安全無虞。

  無論是颱風洪澇,還是地震冰凍,抗災中的一次次中國速度、中國奇跡,閃爍著人性光輝,更折射出制度優勢。險情就是命令,搶險刻不容緩,當警報拉起,抗災救援體係就如同按下了啟動鍵:民警、消防、一線工人等衝鋒在前、各司其職、奮勇擔當。同樣是災害襲來,當一些國家的救援力量還在路上,我們的子弟兵已經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災區,高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當一些國家受災城市在數年之後仍是斷壁殘垣、污水橫流,中國已經在2年時間完成了汶川地震後的基本重建,提前破解了“世界性難題”。

  支撐起強大抗災救援體係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組織力、動員力,更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力量。這句莊嚴的承諾,直觀地體現在每個搶險的具體場景之中。地震後,解放軍趴在懸空的繩索上搭起“人橋”護送學生過河;洪水前,村支書大喊“快把河道向我家方向改”。路不好走,老人背在背上,嬰孩抱在懷裏;遇到危險,群眾護在身後,“戰士”衝在前面。逆行者們並非不懂得危與安、失與得,更非不會疲憊的鐵人;只是這一份沉甸甸的宗旨與責任,激勵著他們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一切為了人民”,這種精神追求、價值譜係;“軍民一家親,謝謝子弟兵”,這種魚水深情、血肉聯繫,都是中國所獨有的。這或許就是西方人不理解,為什麼解放軍進入災區時從不配槍,離開時又總被夾道歡送的原因。

  天災時常突發,但中國人民決不會害怕惶恐。一次次抗災救援,讓國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實力和赤誠的為民情懷。無數次不畏艱險的守護、不知疲倦的戰鬥,日積月累構築成民眾心底自然而牢固的安全感。災害來臨時,人們篤信,“綠軍裝會來”“黨和政府會管”,各方力量會積極參與、主動支援,全國人民都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種患難時刻的真情,這種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抗擊災難的“法寶”,又何嘗不是中國建設發展、長治久安的內在動力?(胡宇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打桂花 慶豐年
打桂花 慶豐年
天津:達沃斯上的傳統文化
天津:達沃斯上的傳統文化
秋染錫林郭勒大草原
秋染錫林郭勒大草原
熱火朝天忙稻收
熱火朝天忙稻收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345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