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重獎教學名師是大學該做的事
2018-09-12 08:45:51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教師節前夕,兩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分別獲得百萬元重獎。北京理工大學向兩院院士、著名雷達係統專家王越先生頒發“終身成就獎”和100萬元獎金,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則向中國首駕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總設計師文傳源先生頒發了“立德樹人成就獎”和100萬元獎金。據報道,兩位教授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重視熱愛教學工作。王越先生已經86歲,仍在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已是百歲老人的文傳源先生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以不服氣、不服老的精神帶動學生不懈進取。

  對于大學和大學教師來説,如何處理科研和教學的關係始終是一道難題。處理好了,兩者就能互相促進、相得益彰;處理不好,兩者就有可能成為一對矛盾,顧此失彼。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我國,長久以來,教書育人一直都是教師的最大本分。然而,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拿這句話來定義教師已經失于片面。尤其是對大學教師來説,僅僅教書育人已經不夠,還要有科研創新的能力。現代社會的知識、資訊和技術高度密集,大學除了培養學生之外,還是生産知識、産生思想和創新技術的地方。大學教師置身知識和學術的最前沿,除了教書之外,貢獻更多的新知識、新思想也成為其基本職責要求。尤其是對于一些研究型大學來説,如果教師不具備科學研究的能力,拿不出專業領域內認可的科研成果,那麼這樣的教師也很難被認為是稱職的。

  可見,大學教師重視科研,這一點並沒有錯,而且十分必要。但是,重視科研不能以犧牲教學為代價。如果績效考核和評價標準過度傾斜于科研,那麼教學的價值就會被消弭,教師花在教學方面的時間精力就會受到擠壓,大學教書育人的職能就會受到削弱,最終也會影響科研的可持續發展。

  從現狀看,一位年輕教師因為發表一篇權威論文就能獲得巨大資源,這樣的新聞並不鮮見。但像前述兩位老教授這樣,因為教書育人的成績獲得百萬元獎金,這種新聞就比較少見了。同樣,在什麼級別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就能評什麼職稱,這在職稱評定機制裏有著明確的標準和通道,但因為教學成績出色而獲評職稱,就往往是沒有規定可循的破例之舉。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最近,南京理工大學推行職稱改革,教師只要教學成績突出,即使沒有論文也能評上教授。這一舉措成為業內熱議的新鮮事,恰恰説明這種做法屬于“小眾另類”。在更多的高校裏,“唯論文馬首是瞻”的格局還難以撼動。

  重科研、輕教學現狀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在現實中,因為論文數量、期刊級別容易量化考核,可以互相比較,因而往往成為學術研究領域的“硬通貨”,在評估大學實力和教師績效時候容易被採納。與此相比,教師給學生上課的教學品質很難量化考核,也很難拿來直接比較,所以在考核評價機制中,就往往由于難于操作而被弱化。可見,要扭轉重科研、輕教學的現狀,當務之急是要健全完善大學教師的考核評價體係。比如,將教師教學的時間、教學品質納入考核范圍,為教學型教師提供專門的考評渠道,使他們獲得有別于科研型教師的職稱上升通道。只有這樣,才能一方面激勵大學教師勇攀科學高峰,另一方面也重視教學、傾心於教書育人,實現科研與教學的雙豐收。(作者:封壽炎,係媒體評論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 大學寬進嚴出不妨拿畢業設計“開刀”
    畢業設計是理工科大學生畢業前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實踐性教學最後一個環節。
    2018-07-03 08:25:20
  • 新華網評: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2018-05-03 16:04:54
  • 新華網評:大學要抓好“培養人”這個根本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大學對青年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2018-05-03 10:47:2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收獲海鹽
收獲海鹽
懸崖絕壁攀岩熱
懸崖絕壁攀岩熱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戰鷹呼嘯 博弈長空
杭州古村夜晚璀璨奪目
杭州古村夜晚璀璨奪目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41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