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消費回歸簡約自然
2018-07-12 08:30:37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消費返璞歸真,折射出人們對資源共用、情感共鳴、價值共存的期待

  近日,日本社交網絡上出現了按價位將名牌包排序的“鄙視鏈”,隨即引發如潮批評。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背包,無論是皮包還是帆布包,哪怕是米面袋,都可以很有個性。買得貴不如買得對,物品價格不等于附加價值,正在成為許多消費者的共識。

  不只是日本,近些年來,發達國家奢侈品消費有轉涼趨勢,而一些優質的平價商品卻實現了市場、口碑雙“逆襲”。消費趨勢的變化,背後是消費理念的升級。有學者將近百年來的日本消費趨勢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西式生活備受推崇,富人群體開始看電影、逛百貨商場;第二消費時代,家庭變為消費中心,普通家庭也能買彩電、買汽車;第三消費時代,收入不斷提高,商品愈發豐富,消費以個人為中心,人們“砸錢”買品牌、揚個性;隨即而來的第四消費時代,消費開始“去中心化”,品牌不重要,講究性價比。相比揮金如土,新消費中的舒適簡潔、社交功能更讓人看重。

  在一部災難電影中,某富豪在危急時刻拿出名表換糧食,卻換來米店老板一句“這有啥用”。這雖是想像的場景,但奢侈品消費的確無助于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會成為個人負擔、造成社會資源浪費。一只帆布包,能闔家使用,簡潔方便;一輛共用單車,節省交通成本,便于領略城市之美;老人把空房租給年輕人,年輕人替老人買菜跑腿,花錢不多,雙方收獲的便利與溫馨不少。消費越來越注重資源共用,“基本款”就足夠,關鍵是要好用。

  消費,越來越提倡情感共鳴。此前,人們習慣于通過個性化消費,將自我與他人進行區分。但貼標簽、抬身價帶來一個心理“黑洞”:越追求個性,與他人距離越遠,越容易侵蝕歸屬感、産生孤獨感。有私立學校用奢侈品牌作校服,之所以遭到輿論反對,不僅因為高價帶來了壓力,人們更擔心加深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的隔閡。消費去差異、去奢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打破社群壁壘,促進社會交流。

  消費,越來越鼓勵價值共存。消費去個性化,可以讓人們更多從物質“血拼”中抽身,追求精神的自主,釋放真正的個性。當人們不再將珍饈盛宴視為生活追求,便可以像“孤獨的美食家”那樣,隨性地品嘗小館子裏的人間煙火;當人們不再將金錢視為幸福的唯一來源、將奢侈品定義為身價的唯一標準,便更容易捕捉到生活的“小確幸”;不以豪奢論高低,便能以較低成本享有獲得感,促成多元幸福觀和價值觀的共存。多元的價值認同,帶來了豐富的消費增長點,更契合人的需求、更具有人文內涵。

  不汲汲于虛浮,理智而從容,是社會走向成熟的必然。除了日本,不少國家都呈現了類似的新消費方式與心態:共用經濟方興未艾,奢侈消費與平價消費此消彼長,審美偏好趨向簡約自然……消費返璞歸真,折射出了人們對資源共用、情感共鳴、價值共存的期待。消費關切從“物質”回歸“人”,心靈會更滿足,人際關係會更和諧,生活也會更加多姿多彩。(劉 念)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三峽將迎6萬立方米每秒洪峰
三峽將迎6萬立方米每秒洪峰
【世界杯】克羅地亞隊淘汰英格蘭隊 首進決賽
【世界杯】克羅地亞隊淘汰英格蘭隊 首進決賽
颱風影響福州市區
颱風影響福州市區
颱風“瑪莉亞”逼近 溫嶺沿海巨浪拍岸
颱風“瑪莉亞”逼近 溫嶺沿海巨浪拍岸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11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