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脫貧生態要雙贏——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談生態扶貧成效
2020-12-01 22:56:4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脫貧生態要雙贏——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談生態扶貧成效

  新華社記者胡璐

  我國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但往往由于生態重要、脆弱,也迫切需要推進生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扶貧取得哪些成效?“十四五”期間,將如何促進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日,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等進行了全面解讀。

  大力推進生態補償、國土綠化、生態産業扶貧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李春良説,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林草局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産業扶貧,建立了中央統籌、行業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態扶貧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生態補償扶貧。他説,2016年,國家林草局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充分發揮林草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在中西部22個省區市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了110.2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新增林草資源管護面積近9億畝,有效保護了森林、草原、濕地、沙地等林草資源,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雙贏。

  ——國土綠化扶貧。在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任務和資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個省區市傾斜。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多元。

  ——生態産業扶貧。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國家林草局大力支援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竹藤、種苗花卉等生態産業,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與貧困人口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分紅、勞務等方式,帶動16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集中林草資金、項目、政策投向“三區三州”

  “三區三州”是我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地區。國家林草局規劃財務司司長閆振表示,為了助力啃下“硬骨頭”,國家林草局結合在全國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等一係列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將林草建設投入力度集中向“三區三州”地區傾斜。

  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三區三州”中央林草資金555.6億元,加強深度貧困區域造林綠化工作。同時加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力度,五年來累計安排“三區三州”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367萬畝,並擴大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選聘生態護林員23.8萬人。

  “‘三區三州’地處偏遠,這裏的老百姓出來打工不容易。我們重點加強了合作造林模式推廣,把貧困戶吸引進來,參與荒山綠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護等工作,讓貧困群眾通過參與家鄉的生態保護修復,增加收入。”閆振説。

  為了打造脫貧攻堅典型示范,國家林草局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行動方案(2018—2020年)》。“經過三年努力,方案確定的三項行動、七個方面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閆振表示,在怒江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31045名,在推動獨龍族、普米族整族脫貧過程中生態護林員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大力發展退耕還林和林下經濟,怒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退耕還林恢復生態以後,在林下發展草果業,增加了收入。“我們進行了測算,怒江貧困人口50%的收入來自于林業。”閆振説。

  脫貧後過渡期內繼續保持政策的延續穩定

  李春良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林草局將以鞏固生態扶貧成果為重點,調整優化生態扶貧政策,擴大林草資源優勢和行業優勢,做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他説,將按照脫貧不摘責任、脫貧不摘政策、脫貧不摘幫扶、脫貧不摘監管的“四不摘”原則,過渡期內繼續保持生態護林員政策的穩定、重點生態工程支援政策的優化延續,助力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

  在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國家林草局將對規劃范圍內的脫貧地區繼續給予傾斜支援,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持續吸納具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參與務工,不斷改善脫貧地區的人居環境,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共用建設成果,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此外,李春良説,還將繼續促進産業興旺。圍繞擴規模、豐品種、調結構、降成本、提品質、拓市場來充分挖掘林草産業發展潛力和比較優勢,優化調整林草生態産業布局,提高優質生態産品供給能力,促進脫貧地區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續的生態産業體係,助力更多貧困人口長效增收。

【糾錯】 責任編輯: 徐海知
載入更多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初冬時節景如畫
初冬時節景如畫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0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