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北京援建玉樹10年來解決1405戶住房問題
2020-08-23 07:59:14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北京援建玉樹10年來解決1405戶住房問題

  設有唐卡繪畫、裝修等特色專業;北京支援玉樹10年投入37876萬元,解決1405戶困難群眾住房問題

  8月13日,一戶牧民住房內景,2018年年底,他們從牧區搬遷至曲麻萊縣約改鎮特困牧民安居房。攝影/瑞恩

  8月13日,白麻加(左一)回到曲麻萊縣農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唐卡繪畫培訓班,觀摩學員繪畫。攝影/瑞恩

  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藏族聚居的純牧業縣。在這裏,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暫別山上的放牧生活,來到鄉鎮居住並工作。

  今年29歲的藏民白麻加就是其中之一。

  幾年前只以放牧、挖蟲草或者去縣城打工為生的白麻加,如今已經掌握室內裝修手藝。在做裝潢的時候,他還會在設計中融入學到的唐卡繪畫技藝。這些技術都是他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學會的。

  這個服務中心由北京對口援建,還教授汽修、理髮、烹飪等課程,而且完全免費,目的就是幫助當地貧困農牧民擁有一技之能,獲得穩定收入。

  ●推進技能培訓

  技能中心免費培訓農牧民學會一技之長助脫貧

  白麻加原來住在麻多鄉郭洋村三社,2017年,根據易地搬遷政策,他和家人搬到曲麻萊縣城附近居住;與此同時,作為貧困戶,他開始了在曲麻萊縣農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的“習技之旅”。

  最開始,白麻加選擇了唐卡繪畫專業。學習一年掌握了基本的唐卡繪畫技巧之後,他靠這門手藝到當地寺院繪畫,獲得一定收入。“但當時我覺得,僅靠唐卡繪畫這一項技能沒法掙太多錢,于是又看中了技能服務中心的裝修培訓”。隨後幾年,白麻加又在技能培訓中心學會了裝修技藝。

  現在,白麻加已經能將裝修和唐卡繪畫兩門“手藝”結合在一起,為周邊家庭、餐廳提供具有藏族特色的室內裝潢。“去年一年,我和另外兩個合作夥伴,靠裝修掙了大概21萬元。”

  談到現在手上的兩項“技能”,白麻加最感謝的就是曲麻萊縣農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

  據了解,該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曲麻萊縣為當地貧困農牧民設置的創業和就業脫貧公益項目,也是近年來北京對口支援的援建項目。

  技能服務中心主任洛周他增介紹,為推進技能培訓工作,讓遷居縣城的易地搬遷戶、生態移民戶以及牧民群眾擁有一技之長,推動牧區富余勞動力的增加,實現就業脫貧,在縣政府及北京的支援下,這一技能服務中心在幾年前成立。

  曲麻萊縣農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設置的技能培訓課程多種多樣,除了白麻加學習的唐卡繪畫、裝修培訓課程之外,還有汽修、理髮、烹飪、縫紉、挖掘機、裝載操作等培訓班,以及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藏醫折嘎説唱、藏式婚慶主持、金銀匠等特色專業。

  洛周他增介紹,以上技能培訓專業課程學習時間均以一年起步,部分專業還有進階課程,所有課程均免費向當地群眾開設。以唐卡繪畫課程為例,繪畫班在接收學員時更傾向于接收貧困戶家的孩子,主要由于這些貧困家庭更需要這門手藝來獲得收入。“從唐卡繪畫班畢業的學員,靠繪畫作品能實現每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不僅通過唐卡繪畫讓更多人了解了藏文化,更讓學員們創出了一條‘文化扶貧’的新路,用自己的畫筆繪出了一條致富路。”

  ●保障特困牧民住房

  新建364套安居房供特困牧民免費入住

  保障特困牧民的住房情況是玉樹州民生工作另一重心。

  曲麻萊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索昂松保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為該縣公共服務、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等領域援建了13個項目,總投資達1.11億元。其中,特困牧民及移民區住房建設項目是一大重點。

  索昂松保介紹,2016年至今,在北京對口支援下,該縣新建全縣一鎮五鄉特困牧戶安居房,曲麻河鄉等五鄉鄉政府所在地及約改鎮移民定居點新建房屋共364套,每套60平方米,戶型為兩室一廳。“符合相關條件的特困牧戶,通過審核,均可免費入住到安居房內。”

  雄求是2018年年底入住安居房的特困牧戶。

  入住前,雄求和妻子、孩子沒有穩定住所,曾在牧區以挖蟲草為生,後來靠在縣城打工為生,租房子住,趕上特困牧戶住房保障項目,就搬到縣城住了。“能夠住上政府給提供的免費住房,感覺特別幸運,這樣每年還能給家裏省一點錢,更方便了孩子上學和就醫。”

  雄求説,以前住在牧區,碰到生病的時候最頭疼,“因為全都是山路,可能需要先騎馬三四個小時,再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趕到醫院,最起碼得耗時一天。現在住縣城裏就方便多了,醫院就在家附近,坐車大概十分鐘就到了。”

  一家人在政府的幫助下已經有了穩定住房,現在雄求最大的心願就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多掙些錢,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送到學校上學,希望他們能對社會有用。”

  ●實現“精準扶貧”

  夏季農牧民輪牧房屋變民宿增加收入

  玉樹民生保障的最大目標,是“高原有家,腳下有路”。

  玉樹州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白明介紹,2010年玉樹地震以後,玉樹州堅持每年統籌75%左右的財政資金用于民生項目。三年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共完成投資超過447.54億元的1248個重建項目,是玉樹建政58年投資總和的8倍,全面實現了災後重建規劃目標。

  其中,16710戶農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居民住房全部建成並實現入住,292個農牧民住房集中建設點的基礎設施配套建成,災區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黨委委員、玉樹州委組織部副部長馬晨介紹,自2010年北京對口支援玉樹以來,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累計投入資金37876萬元用于玉樹州邊界混居混牧區帳篷工程、曲麻萊縣移民區住房、囊謙縣貧困戶住房等全州15個住房建設項目,解決1405戶困難群眾、4928人的住房問題。

  此外,北京對口支援將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發展文化旅遊業相結合,實現“精準扶貧”。在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白扎原始林場,由北京援青資金投資1520萬元建設的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農牧民扶貧搬遷項目,不僅解決了66戶264人貧困農牧民的住房問題,而且在實施過程中利用當地農牧民輪牧的特點,在夏季農牧民去牧場居住的間隙,支援縣政府聘請專業旅遊公司將房屋改成民宿,增加貧困農牧民收入。

  北京對口支援還開展了舊城區改造和市政配套建設項目。

  資料顯示,僅2016年以來,北京就協助玉樹新建城市和鄉村道路97.7公里,鋪設給排水等各類管網38公里,建設飲水點2129處,新建和改造廁所8324座,258個村衛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同時完成稱多縣賽馬場、治多縣舊城改造等項目。

  “如今的玉樹,城鎮市政功能和公共服務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居民生産生活條件正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正穩步推進。”馬晨説。(記者 徐美慧)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4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