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銅礦村不靠銅了——涼山蹲點見聞
2020-07-27 16:42:5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成都7月27日電  題:銅礦村不靠銅了——涼山蹲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

  銅礦村不靠銅了!走進涼山州會理縣鹿廠鎮銅礦村,曾經開採30多年的銅礦因資源枯竭瀕臨停産,而漫山遍野的石榴樹果實累累,期待著又一個豐收季。

  地處涼山州最南端的會理縣富集鐵礦鉛鋅等礦産資源,銅礦村就因村內有個銅金屬開採礦而得名。但過去的銅礦村並未因銅而富裕,村裏一度因生態惡化、水源奇缺、土地貧瘠而陷入貧困。

  隨著會理縣石榴産業聲名鵲起,銅礦村家家戶戶栽起了石榴樹,但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水資源短缺、病蟲害頻發、果品品質下降等一係列問題。關鍵時刻,在相鄰黎溪鎮任副鎮長的本村人董以軍挺身而出,擔起了攻堅克難的主攻手。

  為了專心“務農”,董以軍離職返鄉,專攻綠色農産品生産技術和小微型農田水利技術。經過四處考察、自學鑽研,他設計的柔性防滲漏蓄水池比傳統蓄水池每立方米節約投入120元以上,使用時間延長到20年以上。

  如今在銅礦村的山坡上,黑色網格布襯底的柔性防滲漏蓄水池星羅棋布,新品種軟籽石榴種植面積達1.3萬畝,新修的20多公里硬化路和60多公里機耕道蜿蜒延伸到石榴林深處。村裏1130多口人,依靠石榴産業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3.8萬元。

  去年1月,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團隊入駐銅礦村,13位專家教授和研究生累計服務500余天。他們通過測定土壤肥力情況、分析石榴營養需求提出了科學的水肥管理方案,形成石榴高産優質生産操作規范,經過試驗地應用後效果明顯,每畝節水36%,節肥20%,節本增收724元。

  進入銅礦村科技小院,38塊展板形成一個口字形科普廊,內容包括病蟲害綜合防治、科學施肥、土壤管理、修枝整形等,吸引附近的村民們經常來觀看展板。而一間能容納百余人的教室就是石榴科技夜校,擔任夜校校長的董以軍,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們,經常在這裏向本村及周邊鄉鎮的農民授課。

  “晨耕山間地,暮讀燈下書,心懷山外事,怡然做農夫。”董以軍的這首詩道出了廣大果農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境。到去年底,會理縣石榴種植規模達40萬畝,果品産量達70萬噸,果農收入34億元,拉動二、三産業實現産值16億元。石榴産業已成為會理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

【糾錯】 責任編輯: 焦鵬
載入更多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嘉陵江邊的“城市陽臺”
探訪元上都遺址
探訪元上都遺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2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