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化繭為蝶”爬坡高品質發展
2020-07-15 10:41:00 來源: 《瞭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千余家中華老字號中只有10%生産經營有一定規模、效益好、健康運營,將近70%的企業因觀念陳舊、機制僵化、創新不足、傳承無力等原因面臨發展困境,還有約20%的企業長期虧損瀕臨破産

  ◇受體制機制落後、法律保護缺失、金融扶持不夠、品牌創新不足、人才傳承斷檔等因素制約,老字號振興之路並不平坦

  壽仙谷藥業董事長、研究員李明焱在靈芝栽培基地記錄靈芝生長情況

  本刊近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調研顯示,當前我國老字號發展受到多重制約,産業規模不大,競爭實力不足。千余家中華老字號中只有10%生産經營有一定規模、效益好、健康運營,將近70%的企業因觀念陳舊、機制僵化、創新不足、傳承無力等原因面臨發展困境,還有約20%的企業長期虧損瀕臨破産。

  傳統工藝面臨失傳

  老字號的重要競爭力是其獨特的工藝技術。近年來從事勞動密集型傳統手工業的技術人員紛紛跳槽,技術骨幹外流;有的傳統工藝主要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因勞動強度高、收入水準低,年輕人從業意願不強,傳統技藝傳承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

  福州“聚春園”集團始創于1865年,是馳名中外的“佛跳墻”始源地。集團董事長王茂玲介紹,目前企業給出的工資不具備吸引力,“佛跳墻”制作技師流失嚴重。培養一個技師需要好幾年,而許多年輕人耐不下心來學習。

  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北京“一得閣”總經理王傑擔憂地説:“我剛到‘一得閣’工作時,企業職工平均年齡為53歲,30歲以下的一個都沒有,企業發展後勁不足。”天津市商務局生活服務業處副處長閆炳偉表示,有些技藝需要傳統手法與新技術運用相結合,而這方面的人才缺乏。

  租金貴融資難

  好地段租金貴,差地段沒人流。老字號企業多是傳統的門店生意,靠網點和地理位置取勝。近年各地城市拆遷改造擠佔了處于城市中心老字號祖傳的關鍵區域,致其經營網點日漸萎縮,難以喚回沉淀已久的商氣與地氣。

  瑞蚨祥(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嵐介紹,瑞蚨祥始創于1862年,在王府井有一家最大的加盟店已經營20年,年銷售額三四千萬元。但因店鋪合同到期,業主重新招標,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從幾百萬元跳漲到2180萬元。企業承擔不起,只能退出。

  此外,無論是證券市場還是銀行信貸,“老字號”企業實現簡便、快捷融資的可能性都很小。商務部認定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中,只有不到80家為上市公司。

  調研時,廣西桂林銀行南寧分行副行長童小玲説,不少老字號企業經營的是小食品、小手工藝品,日常往來賬目不符合銀行“規范流水清單”要求。缺乏正規流水賬目、缺乏擔保抵押物、缺乏足夠的信用評估,成為老字號企業獲得信貸支援的最大“痛點”。

  商標被搶注

  目前,我國對老字號“字號權”的保護只體現在對一般企業名稱的保護上,缺乏完備的保護機制。現行的字號和商標分別登記和管理的制度,也造成老字號“字號權”和商標權衝突頻發。

  調研發現,近年來老字號品牌被倣冒的情況多、范圍廣、頻度高,很多企業受到智慧財産權糾紛的困擾。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徐燕青説,當前很多“傍名牌”、搶注商標等行為,給老字號企業帶來較大負面影響。不僅損害了老字號企業的聲譽,也嚴重損害了天津的城市形象。“還有大量中華老字號商標在海外被搶注,如六必居等就在加拿大被搶注。”老字號資深專家、北京市商業企業管理協會顧問高以道説。

  除了立法不足,智慧財産權保護投入經費偏少,也是老字號品牌被倣冒、搶注的一個重要原因。商務部流通産業促進中心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在中華老字號企業中,有752家擁有與企業歷史或當前使用字號相一致的注冊商標專有權,317家擁有專利,136家擁有著作權,229家擁有商業秘密,290家擁有專有技術,135家擁有地理標誌。但老字號企業每年用于智慧財産權保護的經費在50萬元以下的佔89.2%;在10萬元以下的佔63.2%。企業反映,保護意識較弱,缺乏智慧財産權人才,資金實力不足,商標保護中面臨費用高、執法不嚴等問題,是老字號企業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偏弱的主要原因。

  發展面臨體制機制束縛

  在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國有獨資或控股企業約佔18%。多位專家認為,一些老字號國企政企不分,企業房産、商號的産權歸屬不明,職工身份置換還遺留許多歷史問題,給企業改制造成很大困難。天津老字號協會秘書長邢建華表示,很多老字號國企缺乏活力和積極性,且在融資、上市方面存在弊端,這是造成部分老字號生存狀況不佳、難以與時俱進的原因之一。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特行管理處處長趙濤表示,老字號基本是通過公私合營轉變成國有企業,之後再經歷國企改革的。有的企業改革徹底,有的不徹底;有的是主動、創造性地改革,有的是被動地在政府要求下改制,這使得目前老字號發展面臨諸多體制機制問題。

  近年來,韓、日、印等國大力推廣本國傳統醫學,甚至涉足中醫領域。一些國家積極生産並出口中藥材,國際競爭愈發激烈。如日本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方子很認可,某些方子甚至不用做臨床藥理研究和臨床觀察,就可直接備案生産。

  目前,中藥相關産品已成為出境遊客競相購買的産品,也帶動了大量的代購業務。在日本的免稅店,藥品成為不少國人回國必買的商品。而有300多年中藥積累的天津同仁堂,為開發核心中藥産品腎炎康復片,投入4000多萬元人民幣,歷時5年,進行了2220例循證醫學臨床研究。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彥森表示:“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使用,反而要從國外代購,造成這種現象是我國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存在問題。”

  加快與現代文化融合步伐

  老字號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其核心競爭力是品牌承載的傳統文化。但目前大多數老字號忽視了對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部分老字號對品牌定位沒有與時俱進,傳播中重宣傳其“傳統特色”,沒有時代色彩;重宣傳其“古老文化”,沒有融入現代文化,從而導致不能吸引新一代消費群體的關注。

  邢建華表示,在家族傳承的視野下,不少天津老字號企業缺乏主動創新意識和能力,特別是食品、餐飲類小企業。多位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當前老字號企業結合自身的文化歷史開發文創産品是趨勢,但除了北京、上海外,其余地方老字號的文創團隊薄弱、人才短缺,難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急需引入專業的第三方團隊來為老字號企業服務。

  此外,不少老字號仍採用傳統制作工藝,缺乏更新工藝的手段和勇氣,勞動生産率偏低。目前,已有部分老字號企業引進先進機械化生産方式,但生産線中還是以手、機混合式為主,純機械化比率僅為18.1%,純手工作坊式的比率還高達21.5%。 (董雅俊 林建武 陳伶娜 何豐)

  相關新聞:

  打造中華文化最美名片

  再續老字號傳奇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載入更多
夏日林周風光美
夏日林周風光美
鐵嶺:濕地荷花美
鐵嶺:濕地荷花美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24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