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原來你是這樣的非遺
2020-06-12 20:55: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題:原來你是這樣的非遺

  新華社記者

  非遺是歷史的見證,是人民智慧的象徵。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和智慧,非遺正以年輕人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方式,傳播著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更助力脫貧攻堅,共同邁進全面小康。

  “中國草”到夏布

  收來的夏布搭在院中晾曬,譚智祥透過陽光仔細觀察著每一處細節:麻線排列整齊,呈現自然的淡黃色。譚智祥再清楚不過,從一棵苧麻到一匹優質夏布,背後是大大小小的60多道工序。

  苧麻在國際上被稱為“中國草”,以其為原料編織的夏布,因清涼舒適、輕薄透氣,且常在夏季穿著而得名。瀏陽夏布織工精巧、質地細膩,自清代起就遠銷日本等地,2016年列入第五批長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譚智祥是家中制作夏布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瀏陽夏布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輝煌、黯淡、新生,譚智祥是瀏陽夏布命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瀏陽夏布依托各大外貿公司大量出口海外,年銷量在10萬匹以上。然而好景不長,夏布制作工藝復雜、出品較慢、工錢較低,人們在農閒時更願意去報酬高的花炮廠工作。

  2014年,經營一家煙花企業的魯松元有一次在高坪鎮,看到在自家院內打麻、績紗、織布的譚智祥和挂在架子上的夏布時,他想起了兒時家裏曾用過的夏布蚊帳、門簾。

  “夏布透氣涼爽,我們家家戶戶都用過。”魯松元説,夏布取材于自然,又是純手工制作,可以衍生的産品有很多,現在卻淡出人們的視野。“我們應該讓夏布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

  新生,從改變開始。瀏陽市文化産業園牽頭成立了夏布文創中心,魯松元成立的瀏陽心之夏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他拜譚智祥為師,學習夏布的制作流程,並設計了箱包、服裝、墻布、門簾等夏布文創産品。

  新生,讓夏布走向世界。2018年,心之夏公司的文創産品在法國的巴黎博覽會展出。來自瀏陽的設計師易洪波,將夏布服裝帶上紐約國際時裝周的舞臺。瀏陽夏布及各類文創産品銷往日本、韓國、法國等海外市場。這根“中國草”,成為別具一格的“中國包”“中國衫”……

  新生,讓更多人因夏布過上好日子。譚智祥將高坪鎮各村農戶組織起來,由他提供苧麻原料,再送往農戶家中分紗、織布,每人每天有80元收入,將近200人足不出戶就能增收。

  潮州木雕:“多重鏤空”的驚艷出場

  木槌敲擊著刻刀,木屑紛紛掉落,一個“蝦蟹穿行追逐的木簍”初現雛形……年過六旬的潮州木雕傳承人何漢林正在雕刻一件半米高的作品《蟹簍》。

  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潮州木雕,主要流行于廣東潮州、汕頭、揭陽等古代屬“潮州府”的地域。操著一口濃重潮汕口音普通話的何漢林説:“我在一整塊樟木上逐層雕刻,除了大面積掏空得使用電鑽外,其他的全部是手工雕刻。”他指著兩百多件雕刀、鋸、鑽等工具説:“潮州木雕有沉雕、浮雕、通雕、圓雕、鏤空雕等技法,所以需要不同的雕刀來對應不同的弧度和花樣。”

  “多重鏤空”是潮州木雕獨有的藝術特色。何漢林以“蟹簍”舉例説,作品要雕出好幾層來,每層連而不斷、相互呼應,從外層向內層雕刻會越來越難,因為需要用雕刀小心翼翼地穿過已經成形的外層“竹簍”,在內層原木上雕刻出“簍內追逐的螃蟹和龍蝦”,稍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

  瘦瘦的何漢林看似少言寡語,一進入他那間僅有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就像變了一個人,充滿熱情,活力四射。

  看到木雕從業者日漸稀少,何漢林有些心焦,他抽出更多時間在汕頭市高級技工學校義務教授木雕技藝,在“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展示木雕魅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非遺項目感興趣,高級技工學校有幾個學生纏著我‘收徒’呢!”何漢林笑著説。

  湘繡+文創 小清新才可愛

  湘繡+文創,會“+”出什麼?在長沙市岳麓山下的中國湘繡創意館裏,有一群“90後”致力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湘繡的文創研發,水晶鎮紙、筆電、新中式屏風……在他們的創意中,湘繡藝術表現形式有了更多可能。

  肖瑛是這個團隊的元老。大學畢業後,她跟隨導師孫舜堯進入湘繡行業,2018年她正式拜入湘繡大師劉愛雲門下,成為一名非遺傳承人。

  團隊依托于湖南師范大學湘繡創新研發中心,希望通過創意設計將湘繡的傳統技法與新工藝新材料相結合,讓湘繡回歸生活。

  在創意館裏,“青花瓷”色係的梅蘭竹菊湘繡團扇被裝裱成一組挂畫,還有湘繡版齊白石國畫屏風等,每一件産品都頗具獨特藝術魅力。

  “傳統湘繡繡娘喜愛對比度強烈的正紅正綠配色,我們則選擇了小清新的配色和裝裱方式;傳統繡娘喜愛繡滿整張布料,而我們做文創只需要局部刺繡。”肖瑛介紹,在裝裱和配色上創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湘繡元素和現代工藝相結合、和人們喜愛的産品相結合。

  肖瑛説,未來我們的産品要走向全國乃至海外,讓更多人愛上中國湘繡。(記者劉芳洲、詹奕嘉、王婧菲、劉昱)

+1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