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老王的“神榆湖”
2020-06-12 20:15: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春6月12日電  題:老王的“神榆湖”

  新華社記者褚曉亮、孟含琪

  清晨五點,位于科爾沁沙地的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創業村,五六輛貨車停在“神榆湖”邊,王尚江正忙著為前來買魚的人稱秤、裝車。“魚不愁賣,剛打上來就搶沒了。”47歲的老王説,“冬捕時來買魚的人更多。”

  “神榆湖”是老王自己起的名。這片300公頃泡塘在地圖上沒有名字,村裏人叫它“泡子”。由于岸邊有棵200多年的老榆樹,老王就給它起了這個有詩意的名字。

  老王來“神榆湖”10年了。從初來時這裏只是一片“旱塘”到形成一眼望不到頭的水面,生態環境的改變讓他成了受益者。

  創業村位于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這裏曾草長鶯飛,魚肥水美。後來環境不斷惡化,區內濕地整體面積驟減,一度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

  老王承包“神榆湖”時,這片泡塘大部分已經退化成鹽鹼地,水面不超過1公頃。風一吹,漫天飛沙。他在岸邊打了兩口井,提水養魚。但開足馬力,兩口井也只能灌滿50公頃水面。

  “那時我做生意是‘小打小鬧’,還時不時為缺水發愁。而且井水養的魚,吃起來口感一般。”他説。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吉林省啟動河湖連通工程,通過天然水係和興修水利工程,採取提水、引水、分水的方式,將汛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余洪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泊和濕地中。

  老王發現,通過修渠、引水,霍林河流域的“神榆湖”水位漸漸上漲了,50公頃水面增加到300公頃。

  有了水,老王自己打的兩口井就“退役”了。有了水渠,建了泵站,他可以自行調控提水量。工作量大時,電費一個月都要好幾萬元。

  這下,老王更能“折騰”了。為了提高捕魚量,他從山東請來了專業的捕魚隊。冬天,他組織“冬捕節”。守著“神榆湖”,老王一年能打4萬斤魚,日子越過越好。

  “他還帶著村民們一起增收。”創業村黨支部書記沙青武説,老王在村裏雇村民來泡塘打工,忙碌時最多能雇20多人。在泡塘邊,老王搭起幾個流動式簡易帳篷,供捕魚隊和村民們休憩。

  像老王的“神榆湖”一樣,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3.5萬公頃的濕地和泡塘漸漸恢復生機。吉林西部莫莫格、查幹湖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站在“神榆湖”邊,記者看到水面被風吹起漣漪,水鳥在空中盤旋,風光優美。老王説,濕地好不好,關鍵看水鳥。初來時他沒看到過水鳥,這些年來“神榆湖”的水鳥越來越多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0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