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際考古學泰鬥倫福儒三訪良渚:我是它的一個仰慕者
2019-12-17 15:39: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杭州12月17日電(記者馮源)“我不是良渚研究的專家,我是它的一個仰慕者。”這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康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Colin Renfrew)勳爵第三次來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考察。16日下午在杭州良渚遺址監測管理中心舉行的學術講座上,這位年逾八旬的國際考古學泰鬥強調,當時的良渚已經進入國家文明的階段,它讓人們對于中國早期文明的理解提前1000多年。

  倫福儒回顧説,近20年來,良渚的研究進展巨大,現在可以認為,良渚在西元前3000多年就進入了國家社會的階段。“通過良渚,我認為中國的國家文明提前了1000多年。”

  2013年和2017年,倫福儒兩度考察良渚古城遺址,他表示,中國新石器時代遠遠被低估了,良渚遺址的復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在2017年12月于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上,他進一步斷言,放在世界的框架下看,良渚把中國國家社會的起源推到了跟古埃及、古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印度文明同樣的程度,它們幾乎是同時的。

  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正在上海舉行,參加論壇的100多位中外學者16日專程訪問了良渚。倫福儒也因此第三次到訪這裏。

  “每一個復雜社會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環境,比如當時的兩河流域依賴小麥和大麥,而在中國南部,人們更依賴稻米。”倫福儒闡述説,需要研究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在大環境的背景下理解社會形態和社會因素的差別,因此,將良渚和其他早期文明進行比較就很有趣。“我們很幸運地身處21世紀,能夠很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訊,能夠進行世界史前史文明的比較。”

  今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産。倫福儒表示,考古學家需要發表更多的整體研究成果,要用更多種的語言,讓更多國家的人們了解和接受良渚文化的成果。與金字塔等遺址相比,良渚遺址由于是土遺址,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多的地表遺跡和遺物,因此對它的展陳設計就非常重要。“良渚博物院非常好地展示出了良渚遺址的情況,讓公眾能夠理解良渚文化的意義。”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