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土專家”搭臺圓夢
2019-11-14 11:20:0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蘭州11月14日電(記者譚飛、崔翰超、馬希平)“土專家”趙小平心裏一直有個“用農業技術幫鄉親致富的夢”。白龍江畔,新建成一片智能溫室大棚,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青隴(青島—隴南)現代産業園,也是趙小平的“圓夢地”。趙小平現在是這裏的技術總監。

  去年之前,他一直是武都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57歲的他已把39個春秋貢獻給了田野。他種過西洋參、栽過猴頭菇。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趙小平響應當地政策,還曾辦過中藥材廠,加工黃連、山茱萸。趙小平對農業很有想法,他想把各種經濟價值高的作物引進隴南,也嘗試辦過種植基地。然而,由于當地山高坡陡,受土地、資金、技術等約束,趙小平無法大展拳腳。

  眼看快要退休,趙小平心裏的“農業技術致富夢”正漸漸黯淡。

  2018年,青島市投資建設青隴現代産業園,趙小平被安排負責産業園的建設、生産等工作。他二話沒説就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青隴産業園成了趙小平實現夢想的舞臺。

  從種苗培育技術到電動卷棚設備,來自青島的技術支援讓趙小平有了底氣。如今的青隴現代産業園內,香菇、西紅柿、葡萄、木瓜……早熟、中熟、晚熟的各類作物一應俱全。通過智能化管理係統,趙小平現在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管控溫室內的各項指標。

  青島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趙小平告訴記者,青隴現代産業園採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策略,先找準市場,再進行種植。在這種策略影響下,周邊的農戶都跟著産業園選擇作物,同時産業園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現在,趙小平每天都要查看産業園裏作物的生長狀況。陰棚裏,菌棒上的香菇在慢慢長大;隔壁的智能溫室裏,無土栽培的西紅柿在水肥一體化的培養基質裏茁壯生長……看著這些,趙小平心裏滿是喜悅。

  “這間棚裏的香菇一年三茬,至少價值6萬元。”趙小平告訴記者,這片420平方米的土地,如果種植油菜、馬鈴薯等傳統作物,一年只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青隴現代産業園還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現已通過土地流轉帶動當地貧困戶14戶47人,在這裏工作的貧困戶根據不同工種,一天可以拿到70元至120元的工資。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吉林長春大雪紛飛
吉林長春大雪紛飛
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京舉行
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京舉行
第二十一屆高交會在深圳開幕
第二十一屆高交會在深圳開幕
特寫:“流浪”到香港的阿富汗國寶
特寫:“流浪”到香港的阿富汗國寶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523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