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車暢人旺”譜寫融合發展“灣區新篇”
2019-10-23 16:42: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廣州10月23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車暢人旺”譜寫融合發展“灣區新篇”

  新華社記者王攀 周強

  金秋時節,伶仃洋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橋淩波飛架三地,寬闊整潔的橋面上,車流、客流穿行不息。

  從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以來,港珠澳大橋——這座“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境基礎設施,正在三地居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通道與紐帶作用。

  截至今年10月23日,超過1400萬人次經港珠澳大橋往來粵港澳三地,“車暢人旺”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互利合作謀發展、攜手同心向未來的嶄新篇章。

  過去一年間,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丘健和已成為港珠澳大橋的“常客”。他説:“不論是去澳門,還是去珠海,港珠澳大橋及其配套的跨境巴士,行程都十分便利。”

  澳門教業中學新口岸校區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今年第一次通過港珠澳大橋坐車前往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展畢業旅行,一個半小時就到達了目的地。“以前去一趟,先坐船再坐車,小朋友還暈船,很不方便。”帶隊老師劉淑君説。

  一年來大橋日均客流量約4萬人次,總車流已突破150萬車次。珠海邊檢總站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何鋒表示,短短一年間,大橋口岸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最繁忙的口岸之一。

  23日,港珠澳大橋口岸大廳裏,人頭攢動;車站之中,跨境巴士迴圈往復。

  回顧一年的發展歷程,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工程師張旭説:“沒想到客流增長速度如此之快。三地人流中,遊客佔據大多數,也有不少是跨境‘上班族’和跨境學童。”

  千萬人流和滾滾車流的背後,是不斷深化的粵港澳三地跨境協作。一年來,珠澳口岸首創“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模式,累計驗放出入境人員超過240萬人次;與香港建立警務聯絡官機制,實現了節假日客流車流的提前預警;拱北海關“跨境快速通關”模式與香港海關“多模式聯運轉運貨物便利計劃”成功對接,縮短貨物通關時間半小時以上。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説,港珠澳大橋的實踐表明,正是因為整合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實現了三地的規則對接,港珠澳大橋才得以“車暢人旺”。

  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車暢人旺”,大灣區的“宜居、宜業、宜遊”水到渠成。

  4月29日以來,隨著粵港非營運小汽車免加簽通行港珠澳大橋政策的全面落地,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車流出現“井噴”式增長,出入境車輛數量由開通首月的近3萬輛次增長到現在的每月近8萬輛次。

  林錦輝已經在大灣區內跑了20年的貨運,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他從香港到珠江西岸城市的單程時間縮短了4到5個小時。“原來一天跑到晚,也是做一程。現在幾個鐘,也是做一程。輕松多了。”他説。

  林錦輝服務的珠海市廣豐物流有限公司已成為港珠澳大橋的“大贏家”。過去一年中,這家企業通過大橋進出口的貨物總值達到27億元人民幣,輸送的跨境電商個人包裹約170萬件。“實際運營看,通車成本降幅可達到30%,1000輛車一年就可以減少約60萬元。”企業總經理張傑説。

  受益的不只是物流企業。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還改變了赴澳門的旅客結構和旅遊模式。2019年1至9月的入境旅客中,不過夜旅客同比增加30.6%至1593萬人次;留宿旅客總量也同比增加4.9%至1427萬人次,顯示出大橋對旅遊業整體的拉動效應。

  港珠澳大橋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協同創新發展的重要紐帶。在江門,13個已經簽約的江門—香港科技創新項目正式進入落地轉化階段,50個港澳臺創新創業團隊入駐江門珠西創谷孵化器;在珠海橫琴自貿片區,一年中新增注冊澳門企業近500家,港澳企業超過3000家。

  經常往來于珠港澳的80後澳門創業青年蔡淵博説,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明顯提升了創業團隊的運營效率,“我們可以在一天之間辦理三地業務,這在以前是難以實現的。”

  港珠澳大橋的效應遠不止于此。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是粵港澳三地15年來合作的成果,在此過程中探索的合作機制也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其他方面的建設提供借鑒。(參與採寫:霍思穎 朱宇軒 胡瑤)

  開通一周年 港珠澳大橋客流破1400萬車流破150萬

  港珠澳大橋成為跨境學童求學新通道 惠及學童1.8萬人次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暢遊“粉色海洋”
暢遊“粉色海洋”
紅葉秋景
紅葉秋景
第126屆廣交會第二期開幕
第126屆廣交會第二期開幕
遙望滇池天水色
遙望滇池天水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514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