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河南:“幸福調解室”用“嘴皮子”解開“心結子”
2019-10-18 18:27: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10月18日電(記者翟濯)70歲的年紀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兒孫繞膝安享天倫之樂,還是修身養性樂品老年生活?河南省太康縣楊廟鄉有一群“坐不住”的古稀老人,他們奔走于千家萬戶、“和事”在田間地頭,專門做鄰里鄉親們的調解工作,用自己的“嘴皮子”解開別人的“心結子”。

  楊廟鄉北街一間門面房內,72歲的王錦良每天上午8點都要在這裏開始自己新一天的生活。小小的門面房並不起眼,“幸福調解室”五個大字,卻讓路過的每個人都不禁好奇地停下了腳步。

  王錦良、馬勝利、郭健康,三位平均年齡接近70歲的老人,正是“幸福調解室”的發起人。“幸福調解室”在2018年1月成立之前,三位老人就是各自村裏有名的鄉賢。10多年前,他們就做起了民間調解工作,多年下來,鄉親們都笑稱他們是糾紛的“和事佬”、矛盾的“解鈴人”。

  “每次看到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的場面,我們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慢慢就都愛上了這一行。”感到快樂,心懷成就,是三位老人自願做調解工作的共同原因。“老了幹不成啥大事,能幫村裏解決點小事我們也很開心。”

  “幸福調解室”的墻上挂著一本筆電,翻開一看,上面記錄的全是三位老人參與調解的案子:村民李某叔侄因為宅基邊界糾紛産生矛盾,經調解達成共識;村民秦某因為岳母去世其妻弟未通知而産生矛盾,最終得到化解。

  楊廟鄉王莊村民王余亮和王永亮是一對老鄰居,今年7月份,老哥倆曾因一方建房影響了另一方採光權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村裏找到司法所、派出所的人多次勸解無果,無奈之下只好請來了“幸福調解室”的三位“老調解”。“一開始説啥俺也不願意多讓步,沒想到幾位叔為俺這事前前後後跑了十幾次。恁熱的天,年輕人也頂不住!”看著幾位老人渾身淌滿了汗,老哥倆頭一低,手一握,各讓一步,最終重歸于好。

  “農村糾紛往往因為贍養老人、土地爭議、鄰里關係這些很多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不解決,就可能釀成大問題。”馬勝利自豪地説,“幸福調解室”的工作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在無形中化解了不少潛在的隱患。

  小小調解室,確實為鄉村治理出了份大力。目前,三位老人已處理各類矛盾糾紛2000余件,為周圍5000余名鄉親解決了“煩心事”,還協助當地政府化解了數起信訪疑難案件。

  説起這個自發成立的組織,楊廟鄉黨委書記聶運亨直豎大拇指。“這些老先生們精通鄉情,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向他們請教。村裏人都把他們當成了解決問題的貼心人,有了他們,我們也能騰出手來開展更多工作。”

  “幸福調解室”不僅為基層治理抹上了一道“潤滑劑”,也為周邊鄉土社會帶去了文明鄉風。在很多村民眼中,三位老人自己就是文明的標桿。“仨老頭來回跑事兒,不喝我們一口水、不抽我們一根煙,到哪都‘一碗水端平’,周圍人都佩服得很。”現在,楊廟鄉鬧心的事兒少了,遇事願意讓步的人多了。

  “吃不了苦,吃不了虧,很難做好這項工作。”談起做調解工作的心得,郭健康總結了“四個心”:對工作常懷“熱心”,為民解困願“盡心”,調處糾紛有“耐心”,辦起事來更“細心”。“做到這四點,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如今,在本鄉熱心人的資助下,“幸福調解室”有了固定場所。三位老人專門制定了值班表,每天堅持輪流“上班”。忙起來的時候,調解室一天要接待5、6名群眾。

  在太康縣,幾乎每個行政村都有三五個上了年紀卻“不甘寂寞”的民間調解員。憑借著地熟、人熟、事熟,他們對村裏各種矛盾糾紛能掐得準“脈”,找得著“根”,摸得著“門”。他們從傳統“老理兒”出發,從家庭親情入手,憑借長輩身份和道德威望,用百姓的“法兒”,平百姓的“事兒”,疏通了鄉親們心中一個個“堵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漠金秋胡楊林
大漠金秋胡楊林
雲霧龐泉溝
雲霧龐泉溝
金秋遊花海
金秋遊花海
湖南長沙:華燈上 夜未央
湖南長沙:華燈上 夜未央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1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