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汪明剛的葡萄熟了,我們的生活也跟著甜了”
2019-07-19 14:54: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7月19日電  題:“汪明剛的葡萄熟了,我們的生活也跟著甜了”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時值盛夏,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阿依河景區邊的一處葡萄園裏,熱鬧非凡。遊客們興致勃勃地體驗著採摘的樂趣,10余名村民嫻熟地將一串串鮮嫩的葡萄從樹枝上剪下,葡萄園的主人汪明剛則忙著接聽來自外地的葡萄訂購電話。

  今年49歲的汪明剛和妻子曾在外打拼多年,2012年返鄉,開始琢磨自主創業。

  1995年,汪明剛和妻子外出打工,幾經波折,在北京的一個葡萄園找到了工作,一幹就是17年。這份工作讓汪明剛學會了不少葡萄種植的技術,積累了經驗,也逐漸有了一些積蓄。但是長期和父母、孩子分隔兩地,始終是壓在他心中的一塊巨石。

  2012年,彭水縣推出了“引鳳還巢”相關政策,鼓勵在外見過世面、有一定技能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這讓汪明剛夫婦動心了。他們回到彭水農村老家,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選地,2013年,汪明剛利用在北京打工的積蓄和從親戚朋友處借來的總共幾十萬元錢,在彭水縣紹慶街道阿依河社區流轉了120畝土地,開始種植葡萄創業。

  “那時候我想,整個彭水都沒有種葡萄的,我正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汪明剛説,“而且阿依河旁的這塊地,生態好、人氣旺,加上縣裏有政策,我下了決心,把自己的身家都壓上了。”

  可是,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辛苦,汪明剛卻迎來了當頭一棒——很多葡萄出現裂口。那段時間,汪明剛經常一個人對著裂口的葡萄落淚。“真的特別傷心,甚至還一度絕望過。”汪明剛對記者坦言。

  關鍵時刻,了解到汪明剛的情況,彭水縣農委派來了農技人員,和汪明剛一起分析原因、查找問題。原來,南北方存在氣候、土壤等差異,汪明剛一開始卻完全照搬自己在北京種植葡萄的技術和經驗,導致葡萄果實出現問題。

  找到了原因,汪明剛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完善排水系統、增加設施栽培、通過嫁接改良葡萄品種……他對葡萄的管護也更加精細、精準。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汪明剛種出的葡萄果實顆粒大、口感好、色澤鮮、味道甜,這為他的葡萄積累了不少的人氣。他開始借助自己的葡萄基地,發展採摘園和農家樂經濟。2015年全年,汪明剛就有了20多萬元的收入。

  隨後,汪明剛開始拓展自己的産業。他利用當地的貸款貼息政策從銀行貸了10萬元,又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進一步擴大葡萄種植面積,同時還種植起柚子、茄子、辣椒等水果和蔬菜,並發展設施農業,利用玻璃大棚培育草莓脫毒苗、種植聖女果等。此外,汪明剛還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加強道路、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態觀光業,延伸産業鏈條。2018年,汪明剛一家的收入達到了170多萬元。

  汪明剛的創業,也給鄉親們帶來了甜頭。

  在葡萄園裏,記者見到了正在採摘葡萄的阿依河社區村民廖秀珍,她今年67歲,家中有個患有殘疾的孫子。廖秀珍説,她現在每年可以從汪明剛這裡拿到20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同時通過在基地打工,一年可以掙1萬多元,再加上自己養豬和兔子的收入,自己一年在家門口就能收入近3萬元,這讓她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汪明剛的葡萄熟了,我們的生活也跟著甜了!”廖秀珍高興地説。

  如今的汪明剛幹勁十足,他計劃在2021年前將自己的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800畝,同時通過探索“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嘗到甜頭,享受長效收益,實現脫貧致富。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天宇上演月偏食
天宇上演月偏食
“孤島”救援記
“孤島”救援記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貧困群眾受益“愛心超市”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堅白寺展佛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477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