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黑龍江:“笤帚車間”鋪就鄉村脫貧路
2019-04-19 08:29:0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4月19日電(劉赫垚)在黑龍江省明水縣興仁鎮興發村笤帚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院內,一摞摞擺放整齊的笤帚“整裝待發”。加工車間內,浸泡、纏繩、套皮、編織……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的默契配合下,前一秒還“散趴趴”的糜子轉眼間就“變身”一把把嶄新的笤帚。

  “掃地的、刷鍋的、工藝品性質的都有,目前我們可以生産多種不同用途的笤帚,有的甚至出口到國外……”展示櫃前介紹産品的呂蘭雙“如數家珍”。

  45歲的呂蘭雙是興發村笤帚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高中畢業後,呂蘭雙一直在外務工。在河北唐山,他第一次接觸到笤帚制作行業。“那時我了解到,當地制作笤帚的原料很多來自黑龍江,且加工之後還會賣回黑龍江。”呂蘭雙當時就看到了商機:“既然家門口有這條件,幹嘛還繞一圈,自己就可以幹啊!”

  2007年,呂蘭雙決定回家鄉發展,圓自己的“笤帚夢”。他先是找來4位村民搭夥“試水”,開始種植笤帚糜子。“笤帚糜子對土質要求不高,雖然收割起來麻煩點,但是‘勤快一下’就克服了。”呂蘭雙説,收割糜子後便扎制笤帚拉到市場販賣,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

  “笤帚銷路好到出乎我的意料。”呂蘭雙説,從縣城周邊、再到其他市縣,漸漸地,自己制作的笤帚越賣越遠。眼看著攤子鋪得越來越大,原料和人手都供應不上了。2012年,在呂蘭雙的牽頭下,興發村成立了笤帚糜子種植專業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共有56戶村民入社,採用帶地入社、農戶訂單、土地流轉等多種經營模式,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共有笤帚糜子種植基地6500畝,年生産笤帚超過100萬把,産品不但銷往全國各地,更“闖進”韓國、日本等海外市場。

  60歲的貧困戶韶淑英在車間負責笤帚扎制工作。她的老伴患有腦血栓,喪失勞動能力。“我年紀大了,別的也幹不了,平時和鄉親們在一起扎扎笤帚,力所能及,一年也能賺2萬多元,真是幫了我大忙。”韶淑英説。

  自己富起來的同時帶動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這是呂蘭雙一直以來的想法。目前,合作社常年雇用貧困村民20余人,每人平均增收8000余元。收割旺季時要雇上百人,有效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靈活就業,“笤帚車間”成了當地有名的“扶貧車間”。

  楊貴義和薛淑芬夫婦自合作社成立起就在這裏幹活。“以前賺點錢都靠外出打工,現在好了,守在家裏幹活,省心、舒心。”楊貴義説,依靠在合作社工作的收入,不光夠供孩子上大學,家裏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呂蘭雙還打算擴建庫房和生産車間,修建食堂和員工宿舍,為鄉親們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廣闊的致富平臺。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阿富汗國寶在清華大學展出 繼續在華保護性巡展之旅
阿富汗國寶在清華大學展出 繼續在華保護性巡展之旅
北京“絲路金橋”主題景觀點亮燈光
北京“絲路金橋”主題景觀點亮燈光
西寧街頭石墩變身動漫人物 呆萌可愛
西寧街頭石墩變身動漫人物 呆萌可愛
北海銀灘遊人多
北海銀灘遊人多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438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