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舍命陪孩子”但願只是段子
2018-11-13 09:02:04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還記得前段時間微信上瘋轉的一篇文章《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嗎?這不是搞笑的段子,而是一條真實的新聞。沒過幾天,武漢也有個媽媽輔導15歲兒子做作業把自己給氣傷了。據報道,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近日搶救了一名42歲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一年來,這名母親經常因為兒子心不在焉的狀態生氣,醫生懷疑其急性心梗發作與長期情緒應激、焦慮和睡眠少有關。

  一段時間以來,“家長作業”的話題在輿論場很熱,對此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學校和老師應該嚴格落實有關規定,不要把家庭作業布置成家長作業,牽扯家長太多精力。可在事實上,人們抱怨的許多“家長作業”,或者説更普遍的“家長作業”,並不是學校和老師專門給家長布置的。

  人們爭論的“家長作業”主要出現在低年級階段,且是以直接或者變相布置給家長的形式出現的,前面説的兩名家長被氣傷,似乎不是由“家庭作業”所致。“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發生在南京,孩子上三年級,發病主要是因為在陪作業時“被孩子氣的”。而武漢這名“虎媽”,孩子已經上初二了,也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狀態不好而著急上火。從新聞中看到,作業主要是布置給孩子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布置給了家長,需要家長親自參與。

  指出這樣的細節是想説明,在孩子作業和學業有關的問題中,其實輿論此前關注的“家長作業”問題有著不少故事化演繹,真正普遍和尖銳的不是“做作業”而是“陪作業”。而這不只發生在低年級,也不只發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説,只要孩子還沒有上大學的家庭,或者説準備孩子上大學的家庭,這個問題都十分嚴重,越接近高考這個點越嚴重。

  一直以來,人們都感慨“十年寒窗苦”,都在同情求學的不容易。其實對現在的家長來説,在孩子求學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更是超乎想像。筆者所在的江蘇省,一直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而這種重視,往往是以全家庭的付出為代價的。很多家庭的孩子只要上了初中,11點前睡覺基本上就成了一個奢望;而上了高中,11點半前睡覺基本上就是一個空想。不要以為這只是孩子不睡覺,現在很少有讓孩子做作業而父母在休息睡覺的。

  每天忙到深夜,等到孩子睡覺了,父母才睡覺。早上,在孩子起床前,父母就要早早起來,需要準備好早餐及其他學習前的工作,為了節省孩子時間也為了配合學校要求,即便到了高三也要每天接送。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還有其他生活上的事情需要操心。可以計算一下,父母每天才睡幾個小時。而這裏“父母的陪伴”,大多是“母親的陪伴”。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小孩的話,情況只會比一個孩子更嚴重——現在人們談論生育二胎的意願,一定不能忽視當前教育現實的影響,甚至是最主要的影響。

  最近有個很火的詞叫做“遠交近攻”,意思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有些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這個解釋當然更多是年輕父母的調侃,卻反映了很多實情。隨著孩子學習進入關鍵階段,父母“陪讀”的問題就凸現出來,對于不少父母而言,説其“舍命陪孩子”並不為過。而這也不是簡單的性格問題,與是不是“虎媽”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唯一的關係,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關係。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説,重視教育,關心孩子,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做作業。

  在學習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僅是孩子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就連家長也是如此。孩子需要減壓,家長也需要減壓。“舍命陪孩子”看起來是個段子,實際上卻遠不是段子,而是一個尖硬的現實。要讓“舍命陪孩子”成為一個純搞笑的段子,我們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要走。 (東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 “遲交作業”成論文,這樣的師生互動當提倡
    並不是每一個任課教師都願意組建微信群,與學生開展開放式的互動。馬寅翔老師敞開溝通的大門,創造條件傾聽學生的訴求,是這番互動得以發生的前提。
    2018-10-29 09:10:17
  • 禁止家長改作業不妨疏堵並舉
    多地將教師要求家長評改作業列入明令禁止的行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象的普遍性,盡管這可能是矯枉過正之舉,但如果教師將職責都推給家長,則明顯有違師德師風,需要重視與糾正。
    2018-10-23 09:14:2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四川光霧山銀裝素裹 美不勝收
四川光霧山銀裝素裹 美不勝收
山東棗莊:小栝樓成脫貧致富“寶葫蘆”
山東棗莊:小栝樓成脫貧致富“寶葫蘆”
浙江長興:手工創作落葉詩畫
浙江長興:手工創作落葉詩畫
杭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京劇教學走進校園
杭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京劇教學走進校園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70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