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再現路面塌陷 還要多少血的教訓才能警醒
2018-11-13 09:02:0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路面塌陷危害産生後,誰來負責、如何追責,在不少地方就是一筆糊塗賬,相關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受害者維權無門,這種情形並不少見。

  11月11日17時47分,甘肅蘭州一人行道路面發生塌陷,路面大坑最寬處約3米,深約3米,一女子路過時不慎掉入坑中,據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生介紹,該女子肋骨兩處骨折,病情平穩(《新京報》11月12日)。而在不久前,10月7日,四川省達州市一處人行道路面塌陷,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儘管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但它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城市路面通常建設在地質條件優越、地質情況穩定的地區,之所以産生突然塌陷,大多與人為因素有關,比如建築施工造成的地質結構破壞、開采地下資源過度造成的地面塌陷,等等。因此,面對路面塌陷,事前預防比事後追責更重要,需要統籌應對。

  所謂統籌應對,就是要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時候,把可能發生的地面塌陷問題考慮進去。比如,路基沉降、排水管道破損和建築施工不當是路面塌陷的常見原因,而這些問題在建設之初,完全可以作為施工安全的參考因素,要把可能發生的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裏。尤其是建築施工不當的問題,在大城市中頗為常見,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責任應對,針對的是環繞在路面塌陷問題周邊的“踢皮球”難題。不可否認的是,路面塌陷危害産生後,誰來負責、如何追責,在不少地方就是一筆糊塗賬,相關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受害者維權無門,這種情形並不少見。對此,應當像其他安全事故的追責方法一樣,由政府部門牽頭,設置專門的責任機制,出了事情,誰來擔責,要弄清楚。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在預防和整治路面塌陷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比如,深圳市在2016年就發布了《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應急預案(試行)》,把應對路面塌陷納入城市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中,這就從規則上確立了災害預防和整治的路徑,有助於在最大程度上減小災害造成的損失。不過,很多地方的相關機制還亟待建立,但願類似“血的教訓”能喚起人們的警惕。(黃帥)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四川光霧山銀裝素裹 美不勝收
四川光霧山銀裝素裹 美不勝收
山東棗莊:小栝樓成脫貧致富“寶葫蘆”
山東棗莊:小栝樓成脫貧致富“寶葫蘆”
浙江長興:手工創作落葉詩畫
浙江長興:手工創作落葉詩畫
杭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京劇教學走進校園
杭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京劇教學走進校園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703454